首页>寻医·问药>品牌·人物品牌·人物

一名医生的40年医路

2018年08月22日 09:18 | 作者:安阿玥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我行医已经46年了,一直工作在临床一线。今年,我有幸参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春节团拜会,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号召:“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以敢闯敢干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担当,闯出了一条新路、好路,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今天,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在我们广袤的国土上继续书写13亿多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历史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话,让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也让我对工作更有干劲了。回首一路走过的改革开放40年,我有太多的话要说……

C20180822001-zx7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肛肠科主任安阿玥

疾病“从治到防”

20世纪70年代初,我初到医院肛肠科,在临床接诊的患者中很多都是急救车送来的、平板车推来的或者扶着来的,来的患者也大都病情比较重,像嵌顿痔、高位肛周脓肿、重度直肠脱垂等。患者多是到了疾病影响正常工作,不能再继续忍耐的程度上才来就诊。

“我一个劳动力是全家的饭碗,我能忍就忍,不能让全家饿着。”这是当时很多患者的心里话。现在,我在门诊接诊的病人基本都是走着来的,很多患者在疾病的初期,如Ⅰ期内痔、初期肛裂等稍有症状时就来就诊,有些患者甚至是从网络上了解相关信息后单纯来体检的。虽然也有部分患者是各地转诊来的疑难重症患者,这些患者很多在当地已经进行过治疗,加上患者看病医保报销,有些患者还有公司的二次报销、商业保险等,看病的花费也不多,因而像70年代“忍病”的情况已经很少见了。此外,医院的预防保健科、体检科、治未病科从无到有,从冷清到热闹,人们对健康观念的认识可见一斑。

国家对人民健康的重视也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健康中国,一年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布实施,强调预防为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以减少疾病发生的健康中国战略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改革开放40年,随着生活条件和医疗保障逐步改善,人们对健康也越来越关注。尤其是防病观念的普及,群众对疾病的认识越来越充分,早期诊治的比例显著提高,那时候见到的很多严重的肛肠疾病现在已经很少能碰到。“从治病到防病”的健康观念开始逐渐深入人心,医疗机构也开始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健康的内涵也日益丰富。

疗效“从好到优”

刚入临床的时候我值夜班,晚上出血的、疼痛的、感染的患者很多,我也因此没睡过一个踏实觉,经常一整夜都在处理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其中不乏至今我仍印象深刻的病例。

有一个老红军,在术后拉着我的手叮嘱:“小安大夫,你要好好研究,打仗时候的老虎凳我都熬过来了,现在的疼痛我真熬不了。”这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名术后患者。还有不少硬化坏死剂注射后大出血的患者,经常值班的一晚上要在肛门镜下缝合好几个。那时候治肛肠病,以传统的硬化剂、坏死剂、挂线方法为主,虽然能治好病,但痛苦大、恢复慢,像出血、疼痛、直肠狭窄这种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也比较常见。经过40年的进步,目前的肛肠治疗技术不仅能治好病,更注重治疗过程的品质和质量,注重患者的感受和尊严,临床也主要应用“非挂线”“软化萎缩剂”、“主灶切开对口引流”等治疗手段,一些手术甚至可以在门诊进行,术后患者活动自如,痛苦大幅度降低。现在再值夜班,大都是一晚上睡得踏踏实实,连个喊疼的患者都很少见,大出血、直肠狭窄、肛门失禁等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的患者更是偶见了。

肛肠疾病治疗的效果从好到优,从单纯的治好病上升到治病兼顾美容,同时注重治疗过程的品质,追求患者治疗满足感、服务满意度、生活品质感,医院不断强化质量管理,改善服务质量,提高综合实力,这是一个很大进步。

科研“从简到精”

1980年,我在临床上得到启发,开始研制芍倍注射液。那时候,很少有“课题”“经费”这种说法,想做研究,只要不耽误工作就行。而研究所用的经费则纯粹是自己掏腰包,买动物,买中药,熬药,家里的锅碗瓢盆都用上,窝在自家的小厨房,蹲在家里的动物笼子旁,因条件的限制使实验需反反复复进行,有时一待就是一整天。对于试验的进程,则是自己摸索着拿小本记录,就连计算的演草纸都用了好几摞。

近几年我仍在继续我的研究,但是条件已经是天壤之别。首先国家有专门的课题经费,医生有想法,想法又能转化为研究成果,就基本上都能够获得国家的科研经费支持。并且,现在的研究也有专业的动物实验室,研究过程则是计算机模拟、记录,专业的科研人员按照实验步骤细致地进行研究。现在观看研究过程和记录也早就不是一个人在厨房待一天了,而是拥有了数人可同时观看的显微镜、油镜等,研究结果则是输入计算机,应用特定的算法程序可直接得出结果。学术研究的研究思路和设备也更加精细,研究的内容也从大体结构向细胞学、分子生物学、基因测序等更深层次进行。

单就中医药行业来说,截至2016年,全国中医药科技人员共12744人,研究机构有81个,是1977年(15个)的5.4倍,累计50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奖励,屠呦呦还因发现青蒿素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与国家经费投入密不可分,仅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专项经费就达到5.6亿元,

科研的进步也让我们能够更加精确地认识人体和疾病,科研本身也逐步“从简到精”,从单一到多样化,科研条件建设成效显著,研究结果也慢慢转化为成果,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服务于患者。

从1978年到2018年,40年弹指一挥间。得益于政府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以及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高速发展,我国的医疗资源在40年间快速增长,医疗保障制度迅速发展。可以说,改革开放带来的健康红利不断满足不同阶层的人群健康需求,从农村到城市,从出生到死亡,多方位的医疗服务更加科学合理,医疗资源不断共享,改革成效有目共睹,百姓福祉不断增强。我相信,随着改革开放持续不断地深入,我们的医疗卫生事业会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肛肠科主任)

编辑:赵彦

关键词:疾病 疗效 科研 政协委员 安阿玥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