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与癌共存”不再是天方夜谭

2018年08月22日 09:19 | 作者:彭卓 洪可润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全球每年癌症新发病例超1400万,中国2014年当年新发癌症患者已有380万例……面对态势汹汹的“癌情”,我们该何去何从?18~19日在沈阳召开的2018中国肿瘤学大会上,专家表示,纵然癌症被称为“第一杀手”,但只要科学治疗、尽早干预,恶性肿瘤也可能变成慢性病,“与癌共存”不再是天方夜谭。

“第一杀手”:每5个死亡病例,就有1位肿瘤病人

由中国抗癌协会编写的《中国恶性肿瘤学科发展报告(2017)》在2018中国肿瘤学大会上发布,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城市恶性肿瘤位列全人群死因第一位。国家癌症中心肿瘤登记报告数据显示,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女性乳腺癌是我国主要的常见恶性肿瘤,约占全部新发病例的77%。

《中国恶性肿瘤学科发展报告(2017)》显示,目前我国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占全球35.78%和37.56%,是世界上肺癌发病和死亡最多的国家;全世界近50%的胃癌发病和死亡病例都在我国,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约30%。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介绍,在世界范围内,每5个肿瘤病人中,就有1个是中国人;在医院中,每5个死亡病人,就有1个是肿瘤病人;癌症病人的诊断和治疗费用,是普通疾病的5倍以上。

“国人肿瘤性疾病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已经成为危害健康的‘第一杀手’。”辽宁省抗癌协会理事长罗娅红说。

精准医疗:肿瘤治疗的未来方向

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敏告诉记者,自己往往用一张浮在水面的冰山图来诠释肿瘤研究:水面以上的部分是可以通过病人主诉和体征被发现、诊断的肿瘤;水面以下部分的未知,就像肿瘤形成并产生临床症状之前的深层次分子生物学改变。“现有临床诊疗也主要针对肿瘤形成的最后阶段,显得被动,临床疗效打折扣。”

据介绍,目前,国际上以肿瘤为主要对象,覆盖从早期筛查、辅助诊断、伴随诊断、精准治疗全流程的精准医疗产业在逐步形成。精准医疗也成为中国健康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科技部曾召开国家精准医疗战略专家会议,组成国家精准医疗战略专家委员会,提出中国精准医疗计划。

“每个人都不一样,没有一种药物可以包打天下,精准医疗就是通过科学手段为病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詹启敏表示,可以说未来肿瘤的治疗方向是精准医疗。“随着精准医疗逐渐变得更加有效,更好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从高端技术变成大众适宜技术,避免重复无效医疗,也会降低医疗费用。”

“打通精准医疗的‘最后一公里’在医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红阳表示,精准诊疗的对象是病人,要把精细化的检查、个性化的措施在医院落实。“虽然现在受医疗技术能力影响,难以做到‘千人千方’,但期待未来可以有适合患者的综合性方案,并在此基础上予以特异性治疗。”

及时干预:“与癌共存”不再是天方夜谭

事关全民健康,肿瘤是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希山曾主持了“城市居民恶性肿瘤流行趋势分析及预防的研究”,建立了历时近30年、覆盖400万居民的全人群恶性肿瘤发病死亡监测系统。“通过对59种癌症的死亡率,以及连续20年发病死亡数据和流行趋势参数发病率研究发现,肺癌发病率增高比较快,其次是胃癌。同时我们发现,早期癌症病人占比较低。”郝希山说。

樊代明表示,从医学角度上看,癌症有3个1/3:1/3的癌症可以预防,1/3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诊断治愈,还有1/3的晚期癌症通过正确治疗,寿命可以延长,生活质量可以提高。“我们需要紧盯后1/3,狠抓前2/3。”

专家表示,通过预防和科普教育,肿瘤有可能变成慢性病,“与癌共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主任田艳涛表示,肿瘤会经历一个从激发到形成、进展、转移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例如乳腺癌从1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4个细胞、8个细胞,再到1个肿块,可能至少要1年半甚至更长时间。如果有一些早期症状时及时就医,肿瘤可能就会被发现。”

“目前恶性肿瘤治愈率较低,主要原因就是没能早期诊断和早期防控。”王红阳建议,除了医生和医院承担治疗和防控癌症的任务,有关部门也需投入资金科普宣教,调动大众防癌抗癌的积极性,让老百姓知道如何正确生活、防病控病,做好早期健康防控和筛查,及时治疗。

编辑:赵彦

关键词:与癌共存 肿瘤治疗 精准医疗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