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兴文化,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

2018年08月28日 08:47 | 作者:郑言之 | 来源:人民网
分享到: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近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兴文化,就是其中的关键处、要害处,唯有下功夫,才能推动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强起来。 

何为“兴文化”?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到革命文化,再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兴文化的目的就在于激发活力、走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不仅是实现文化强国的路径选择,而且能有力地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为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更大贡献。 

何故“兴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文化,而且展现了非凡的文化自信。这种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然而,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一些文化焦虑、“精神滑坡”、创作瓶颈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文化创新创造的繁荣动力与发展潜力。可以说,兴文化,既是要承续优秀文化的血脉与传统,又要破解当前文化发展面临的难题与困惑。不断抬升社会的文化水位、不断凝聚国民的文化力量,这样的民族和国家才能汲取不竭的前行动力。 

何以“兴文化”?文化是抽象的概念,兴文化则是具体的行动。兴文化,关键在于“创”。一方面是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特质,进行创造性转化;另一方面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进行创新性发展。无论是日常文化生活还是文艺创作,亦或是互联网文化现象,都需要在充分激发活力的前提下提升创造力和创新力。当然,这不意味着要虚构历史、背离常识、宣扬谬论、肆意娱乐、挑战底线、违反法律,也不意味着恶俗、丑化、媚态,而是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以此作为文化创新创造的基石,才能提供高品质的文化产品供给、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 

体制机制的创新,也是兴文化的重要保障。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让制度的力量充分释放,才能让文化的力量蓬勃涌动,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才能不断增强。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这样的历史感一再提醒我们所具有的文化厚重,这样的时间感也一再提示我们要延续文化生命。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就能凝聚起13亿中国人民的磅礴之力。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惟其如此,我们的道路也才能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兴文化,功在当代、利在万代。阔步新时代,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需要齐心发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好声音”。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文化 兴文 中华民族 自信 创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