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青岛武汉8小时生命接力 只为患者重获“心”生

2018年08月31日 10:01 | 来源:武汉晚报
分享到: 

从青岛到武汉1100公里 ,一颗心从离体到重获新生最多不能超过8小时。昨天,身患终末期心脏病的王先生在同济医院重获“心”生,这也是同济医院心肺移植中心完成的第200例心脏移植手术。

点击进入下一页

从青岛来的供心抵达同济医院手术室 通讯员陶继东 齐剑东 摄

苦等两月等来“心”希望

“有适合的供体了。”8月27日,正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住院的王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喜极而泣。

王先生今年64岁,湖北黄冈人,患冠心病多年,8年前做过冠脉支架手术。最近1年,王先生总觉得气促胸闷,被诊断为终末期心脏病,心功能不全及重度肺动脉高压,面临心脏随时骤停的死亡威胁,心脏移植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同济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魏翔教授介绍,心脏移植有苛刻的要求。由于王先生有重度肺动脉高压,只有移植比自身心脏体积大的供心才能在手术后对抗肺部高压带来的阻力,达到有效的心排量,保证心脏泵血。

6月19日住院以来,王先生一直在等“心”救命,可始终没有合适的供体,几乎准备放弃。“只要生命还在,就不要放弃。”面对心灰意冷的王先生,心脏大血管外科的医生们轮番为王先生打气。

经过两个多月的等待,通过全国心肺移植网,王先生终于等到了供体:山东青岛一位患者脑死亡,家属根据其生前愿望,捐献出全部器官,其所捐献的心脏,完全吻合王先生的情况。

“作为一名肝脏外科医生,我参与了中国肝脏移植的每一个发展阶段,深切体会到我们的移植工作能够广泛开展是多么不易。”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医院外科学系主任陈孝平教授说,“这次为了找到一个合适的供心,我们心肺移植团队两赴青岛反复评估供体情况。在此之前,团队已经在广州、重庆、郑州奔波3次,均因供心质量欠佳未能实施手术,我们要为这个专注于医疗质量,对患者生命负责任的医疗团队点赞。”

争分夺秒8小时生死接力

从捐献者身体里取下的心脏,越快移植到受者体内越好,最多只有8小时的极限“存活”时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要跨越青岛到武汉1100公里的超长距离,穿越拥挤的市区,并成功植入到患者体内,谈何容易。

8月29日晚7时,同济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程才连夜飞往青岛,并于当晚11点赶到青岛的医院对供体再次评估并确认捐献者完成了全部的捐献法律程序。

8月30日上午8时32分,医生取出捐献者的心脏,经过专业灌注保存处理后,放入冷藏运送箱。心脏必须在8小时的冷缺血时间内植入病人胸腔,这意味着它必须6小时内送达医院,然后再用2小时完成移植。

与时间的赛跑开始了。

青岛,上午9时24分,程才带着供体从医院出发,30分钟后到达机场。

中午1时25分,飞机比预计提前15分钟降落在武汉天河机场,在武汉交警的护送下,50分钟后,供体顺利到达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

供体从取出到抵达医院,整个过程5小时50分钟。

从供体进手术室到复跳

只花了50分钟

武汉,上午8时,心脏大血管外科的医生就开始为王先生做手术前准备。

10时50分,王先生被推进手术室,麻醉师开始麻醉,魏翔教授手术团队建立体外循环。

13时48分,医生开始切除王先生的心脏。

14时15分,心脏一抵达同济,医生对供心进行简单技术处理后立即实施移植手术。

15时10分,心脏开始在王先生的胸腔内重新跳动。

“医学是一个劳心劳力的职业,明知自己无法掌握,也要奋力一搏。患者被我们救回的那一刻,感动与欣慰会击碎所有的疲惫。”魏翔教授说。

目前,王先生的生命体征比较稳定,恢复情况正在严密观察之中。

同济医院是我国器官移植的发源地之一。目前,同济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目前已成功完成200例心脏移植,接受移植的患者年龄最大的74岁,最小的两岁半,心脏移植患者最长存活时间已有12年,绝大部分病人在术后半个月至一个月左右就可恢复正常生活,半年左右恢复正常劳动或工作。

记者王恺凝 通讯员邓国欢

编辑:赵彦

关键词:青岛 武汉 生命接力 心脏移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