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人民至上 实践第一 ——温州“探路者”的担当与使命

2018年09月10日 08:45 | 作者:李宏 鲍蔓华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温州9月10日电(记者李宏 鲍蔓华)40年前的温州,人口稠密,资源匮乏,交通闭塞,工业落后,城市破旧,是当时中国最为贫困落后的地区之一。8月23日,尽管炎热的气温高达36度,记者还是怀着对温州人勤劳勇拼的敬佩、怀着对温州改革开放40年来的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之心来到了位于温州乐清市,中国正泰集团公司采访。

2186386

图来自浙江新闻

在“温州模式”发祥地之一——乐清市,中国工业电气龙头企业正泰集团就坐落在这里。8月16日晚间,中国工业电气龙头企业正泰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正泰电器发布2018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9.02亿元,同比增长20.1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7.83亿元,同比增长41.87%。正泰集团党委书记吴炳池介绍说公司立足主业促转型,围绕“电”字求发展,正向着国际化公司迈进。正泰的创新发展,正是温州人把曾经生存劣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创造经济奇迹的缩影。

在历史长河中敢为人先

在中国的版图上,温州是一个极不起眼的小地方。人多地少、资源匮乏。改革开放前,交通不畅(一面环海、三面靠山),若想走出去只有水路一条(温州方言中“水”“死”同音,温州老百姓戏称温州只有死〈水〉路一条)。恶劣的自然环境,逼着温州人只能走出去寻找生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以及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给温州和温州人带来机会。温州人闻风而动,逢时弄潮。依托“百工之乡”的传承,他乡街头巷尾出现了一批弹棉郎、修鞋匠、木工、裁缝、……1982年,温州出现创业小高潮,当地个体工商企业超过10万户,约占全国总数的十分之一;30万供销员奔波于全国各地。遍布城乡的民办小企业,“生在里弄里,长在民宅中”成为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

1984年,对很多人来说也许平淡无奇,但对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来说,确实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正泰集团的前身乐清县求精开关厂诞生。在柳市“假冒伪劣”盛行时创办企业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很不容易。在整顿与扶持双管齐下的策略之下,包括求精开关在内的一批柳市电器企业逐渐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经过连续数年的快速扩张,1994年2月2日,温州市政府发文批准组建温州正泰集团,这是乐清市组建的首家企业集团,也是全国低压电器行业首家集团。1995年11月10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同意温州正泰集团晋升为无区域性企业集团。

在正泰集团的示范带动下,上世纪90年代,“中国电器之都”涌动着一股“集团热”。据《乐清市民营企业志》记载,1994年2月2日温州正泰集团挂牌成立后,同年5月10日浙江德力西集团成立。1995年8月28日,浙江长城电器集团宣告成立。1996年5月,浙江人民低压电器厂联合66家企业组建成立了浙江人民电器集团。1997年4月,经国家工商总局核准,浙江长城集团晋升为无区域集团。同年5月、6月,天正集团、人民电器集团等先后晋升为无区域集团……这些企业集团纷纷建立现代企业用工制度、分配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等,为浙江省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假如不是在温州,假如不是在浙江,假如不是在改革开放这个年代,就不可能有正泰。自己经历了修鞋三年,前店后厂五年,34年的创业历程贯穿了改革开放的全过程,我感恩这个伟大时代,而这个时代造就了我们”。南存辉说。

“1999年,我担任了集团公司主办会计,正泰集团会计核算软件系统通过了乐清市财政局的备案,成为首批实现会计电算化软件真正代替手工记账的企业。公司的会计核算进入了规范化轨道,从此有了质的飞越。”1992年进入公司财务部的王旭梅在与企业同成长中,从懵懂不谙世事成为一名出色的财务高手,见证着正泰集团从制造到创造再向智造的飞跃,王旭梅觉得在正泰工作的每一天都是甜的。

依靠民营经济的推动,通过社会化分工和专业化协作,温州相继建成了“中国鞋都”、“中国电器之都”、“中国汽摩配之都”等30多个全国性的生产基地,获得170多个个中国驰名商标、50多个中国名牌产品和100多个国家免检产品,品牌总量位居全国同类城市首位。如今,温州民营经济占工业产值的95%以上,占财政收入的70%以上,已经成为温州经济的主要支柱。

“温州人的成功毫无疑问是逼出来的、闯出来的、干出来的、放出来的。但“温州人”善于抓住机遇,成就了此后长达数十年的‘温州传奇’。 像我兄弟姐妹多,家庭比较困难,从小吃土豆和地瓜长大,只有过年才能吃到白米饭,靠砍柴卖钱和做临时工的收入完成学业,改革开放,让我们成了最大的受益者。”市政协委员、温州菲奥纳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建国回忆起那些时光很是感慨。做过教师,干过供销的徐建国依靠银行部分贷款,在88年创办了自己的第一个企业水暖阀门厂,1992年转行温州鹿城创办皮鞋厂,1999年,他将眼光瞄准了与皮鞋行业息息相关的皮具护理化工产业成立了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并成功转型。

“敢为人先”对温州人而言,不仅是一次生产方式的转变,更是一次思维方式的飞跃。“敢为天下先”,只要是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温州人就在实践中大胆去闯、去试。在旧有观念和制度束缚依旧强大的日子,温州人一往无前,敢拼敢闯。

到国际舞台唱温州戏  

这几天,温州市政协委员、加纳温州商会会长黄永滔一直很兴奋。9月3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同日,中国-加纳(温州)合作交流会在温州举行,加纳温州商会是此次活动的承办方,作为会长,这场交流会对黄永滔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在他看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召开,为中非合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温州与加纳两地经济互补性强,下一步,他将继续为温州与加纳在产能合作上牵线搭线,让中非合作更加根深叶茂。已在非洲投资长达15年的黄永滔,从一名投资商人,进而成为中非友好使者。

像黄永滔一样在世界各地经商的温州人还有很多。目前,仅温州,已有2000多家企业与加纳有经贸往来,80多家温商制造业企业在加纳注册创业,还将规划建设加纳温州产业园。

有人形容,温州人是有阳光的地方就有温州人一样无所不在。如今温州人不仅遍布中国,已延伸到世界各个角落。1988年,温州仅6家专业进出口公司有进出口经营权,进入新世纪后温州实施经验主体多元化、出口商品多样化,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外贸发展战略,享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越来越多,中国鞋都、服装名城、锁都等温州产业集群的发展,为外贸出口提供了多样、时尚的产品来源,越来越多温州人走出国门、温州企业参与全球合作与竞争。

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说:“商人,一个有远见的商人,他必定有社会责任感。”

三十多年前,弃政从商,丢掉“铁饭碗”的日本温州商会会长、浙江省政协委员李建江下海经商。在朋友介绍下结识日商开始了二十多年的旅日投资生涯。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李建江短时间内就筹集了资金,运送一大卡车急救物资送往重灾区。在日经商二十多年来,李建江一直用爱心与诚信经营着温商的商道与人道。“中央提出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后,我们旅日浙商马上成立了浙江商会对接‘一带一路’战略,目前,已与义乌签订合作备忘录,在东京建立了义乌市场,在义乌建立了东京馆,我们要积极发出中国声音、讲好温州话”。 李建江对在“一带一路”上添砖加瓦充满了期待。

“联系在外温州人的网络是温州商会、温州侨团。他们不遗余力传播温州,在全世界建起了温州街、温州商城与温州大厦,他们把温州制造卖到了全世界,他们热衷公益,在当地口碑良好,他们抱团,为维护老乡权益竭尽全力,他们的奋斗改变着他们自己的命运,也把弹棉花、伪劣产品这些词丢进了垃圾桶,把品质变成代表温州的符号。中共温州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大力支持在外温州人,地方政府的服务也不断加强。当代中国公共外交的主要力量在民间,温州的公共外交更是在民间。”温州市政协副主席、侨联主席谢树华介绍说。

勤于走出去、敢于走出去、善于走出去,让不一样的温州人走在了改革开放的前列。

从文化眼看改革足迹

“温州在改革开放之初主动担当了改革先锋与经济先行的重要角色,实现了体制的突围,创造了许多个中国的第一,打造了五十多个‘国字号’特色产业基地金名片。小商品大市场、专业市场遍布全国,商业网联通全世界,产权改革、金融改革、小城镇建设等走在全国前列。‘温州人’‘温商’成为世界性称号,温州曾经一时站立在改革开放舞台的中央。深度触摸了创立温州模式和那个年代温州的资料后,感到有强烈的时代性、地域性、特色性,那种温州经济社会快速转型期以及时代巨变背后的人和事,都已经成为可歌可泣的故事了。”在温州市政协文史委,编撰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温州卷让温州市政协文史委的每一位参与者都从资料堆里时时产生感动。

“其实生活在这座城市中,文化就如熟悉的陌生感。温州鼓词、瓯剧、瓯绣等民间非遗,至今,已很少有人能说出它们的历史渊源”。谈起文化感受与体验,原温州社科联副主席洪振宁这样感慨,有朋友来温,需要在介绍一番之后,朋友才会感叹:“噢!原来温州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

温州不缺文化且独具地域特色。近年来,温州更是收获了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国字号的6张金名片。

“数十年来,温州人不断开拓,勇于探索,资源有限而创意无限,区域有界而创新无界,在改革发展中形成一种探路者的性格,他们的创新思维、合作能力、商业智慧和敢为人先的精神和善行天下的作风,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传统,在这里,这种文化传统和探路者的人民性继续延承,温州人民正在续写创新史,进行新的创造。”洪振宁在关注温州前进的步伐,也一直关注温州文化的发展与变化。“在温州文化发展史上,往往不是一个一个的文化名家,而是一群一群单个、善于抱团、充满创造活力的知识群体。”在他的视角中,温州人身上独具特色的人文精神品格更值得深究。

2003年10月11日,首届世界温州人大会在温州新建的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共同的名字、共同的乡音让世界各地的温州人集聚故乡,为全体温州人的心中点亮了一盏照亮回家路程的航标灯。“根文化”在文化认同上明确了虚拟的“世界温州”影响“现实温州”的路径,是温州文化在“世界温州人”的平台上得以延续。

温州大学改革开放后融合东西文化,衍生新的文化生态。外面的人走进来,温州人走出去,在这个平台上,温州人以开放的心态,包容的胸襟,由文化自恋走向文化警醒,由文化自强到文化自信。

在浙江红蜻蜓集团,文化,一直是红蜻蜓的一张亮丽名片。据红蜻蜓集团董事长钱金波介绍,自1995年创立以来,红蜻蜓秉承“品牌开路,文化兴业”的发展思路,以“传承鞋履文化,创造顾客体验”为企业使命,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坚持不懈地挖掘、研究、传播中华鞋履文化。文化之履,既是中国五千年鞋履文化的沉淀与精粹,也是红蜻蜓走过二十多年的梦想之履。

“从鞋文化到文化鞋”,创立伊始金波始终相信:当中国消费者开始认同本土品牌时,文化积淀就会成为品牌的核心资源。

2015年,以全球视野续写新一代温商传奇的《温州两家人》登上央视,又一次引起了海内外中国人热烈反响。从《温州一家人》到《温州两家人》,讲述了温州人跟进时代脚步创业创新的故事,也串起温州人走出温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步伐。继《温州一家人》《温州两家人》之后,《温州三家人》也预计于今年播出,献礼改革开放40年。

据了解,温州正在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把“温州两家人”的步伐迈得更远,为“一带一路”建设作出独特贡献。在一带一路上传播温州文化,讲好中国温州故事。

在改革再出发的当口,重温“温州模式”,其实也在重温“温州人精神”。在温州的时间越久,你越能体会,这里不仅开启了一种经济发展模式,讲述着经济发展故事。这里还肩负着一个改革“探路者”的担当与使命。

【短评】:

提起温州,世人皆知这里“无街不市、无巷不贩、无户不商。

40年前的温州,人口稠密,资源匮乏,交通闭塞,工业落后,城市破旧,是当时中国最为贫困落后的地区之一。为了解决温饱问题,他们想方设法把全国各种各样的化仟废料通过各种渠道搞到温州,然后进行漂洗,晒干后进行弹纺,织成锦纶地毯,三块钱一米,这在国有企业根本不可想象。勤奋成为了温州人的最大动力。其生产方式是,家家户户楼上住家,底下弹华,昼夜不停……乐清柳市镇是过去是全国最大的变压器生产基地。有的国有企业把旧变压器当废品扔掉了,温州人却把旧变压器当做宝贝搞到柳市来,先把里边的机油倒出来,变压器中还有点白金和银,把它提炼出来,积少成多,然后把旧变压器当废钢铁卖。虽然一个变压器不多,就这样积少成多也成了可观收益。而且当时的交通并不发达,把全国的东西收集到柳市镇来,他们下了功夫,吃了苦,干出了自己事业,还解决了就业问题。

那时,温州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办小作坊式的家庭小企业,来调节市场产品和劳动力的供求关系,解决了大量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非常重要的办法。

数十年来,温州人不断开拓,勇于探索,资源有限而创意无限,区域有界而创新无界,在改革发展中形成一种探路者的性格,他们的创新思维、合作能力、商业智慧和敢为人先的精神以及善行天下的作风,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传统,在这里,这种文化传统和探路者的人民性继续延承,温州人民正在续写创新史,进行新的创造。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回头望去: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仍然面临着新的形势。如何发扬成绩,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关键时刻还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决“两富两美”问题,既物质富裕、精神富有。浙江就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思想要求,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干在实处永无止境,才能把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得更快更好,才能真正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温州 中国 文化 正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