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陪护父母难”呼唤养老服务社会化

2018年09月10日 15:15 | 作者:张西流 | 来源:东方网
分享到: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3名18~35岁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1.1%的受访青年担心无法陪护父母,没时间(68.1%)和人手不足(50.7%)被认为是陪护父母的主要困难。86.8%的受访青年期待社会为年轻人陪护父母给予一定的支持。(9月6日《中国青年报》)

不可否认,“常回家看看”入法后,引发了职场人士因无假可休、分身乏术而可能被动违法的焦虑。基于此,多地规定独生子女可休“陪护假”,释放出了敬老爱老、传承孝文化的善意。然而,“陪护假”虽好,却难以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退一步讲,即便是落实到位了,这短短的十几天假,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父母长期的病症折磨和情感落寞。正因如此,才会有91.1%的受访青年担心无法陪护父母。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41亿人,占总人口的17.3%。表明我国已跑步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另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空巢和独居老年人已经接近1亿人,据统计,近四分之一老人有孤独感,1.4%老年人有严重孤独感;而空巢和独居老人中,有严重孤独感的比例高达5.12%;健康状况越差的老人,孤独感越强烈。可见,养老已经不仅仅年轻子女的问题,而是个社会福利问题,更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如此语境下,86.8%的受访青年期待社会为年轻人陪护父母给予一定的支持,也是一种正当诉求,理应得到有关部门的积极回应。不可否认,家庭是法定养老主体和老年人养老的基本保障。然而,随着计划生育国策的推进,经济社会的转型,城乡群众生活方式的转变,全社会正面临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问题。与其让老年人的生活全部依靠家庭和亲情维系,不如建立和完善公共养老服务,改变群众“养儿防老”的生育观念和养老传统。

换言之,子女“陪护父母难”,呼唤养老服务社会化。一方面,政府应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完善社区养老设施配套建设,强化社区公共医疗服务,落实老年人相关补贴制度,着重解决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等问题。另一方面,发展和支持居家养老、互助养老、共享养老等模式,尽可能实现政府购买社工上门服务,扩大政府性服务的覆盖面,并与无偿服务的志愿者实行良性互动,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服务,让更多空巢和独居老人得到及时照应和帮助。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养老 陪护父母难 呼唤 服务社 社会化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