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医联体建设开创“共享医疗”新局面

2018年09月10日 15:23 | 作者:徐建辉 | 来源:东方网
分享到: 

“刘院长,这个患者的片子请您指导一下,他的肿瘤指标很高……”从医十余年的湖南省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任邓志平,在最近的会诊中遇到了一个疑难病症,于是他将患者的检查结果用微信传给了广州的专家,远程会诊。(9月6日《新华每日电讯》)

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而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特别是优势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导致就医难、看病贵等问题在很多地区不同程度存在。

要解决这一问题,当然还需要加大投入,大力发展医疗事业,尤其是加强落后地区的医疗卫生建设,但是要说现阶段在每个县城都建一所三甲医院恐怕也不现实,要让每个县医院甚至乡村卫生院的诊疗水平都达到“大院名医”那样的高度更不大可能。

在这种情况下,打破区域藩篱、推倒医院围墙,构建多种形式与规格的医疗联合体,理顺双向转诊流程,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互通与优化整合,更好满足各地患者群众多样化的就医需求,无疑是一条现实的破冰之路和一幅值得期待的美好图景。像文初这种湖南一个地级市医院的医生,就一个疑难病症通过微信向远在广州一所大医院的知名专家请教,凭的不是“私人关系”,而正是依托于两家医院建立的医联体机制。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共享互通也是互联网时代的大势,而医联体本质上就是一种“共享医疗”。可以预见,医联体建好了,将是一种“三赢”的结果。一方面,对于患者来说,也许未来足不出县、不出市就能找到合适的医院、看上心仪的医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名医大院的“上门服务”,而不必再去大医院日夜排队,甚至不得不求助于医托号贩子才能看上病、看好病。即使必须去大医院就诊,也将会比过去转院更便捷、衔接更顺畅、花钱更少。

另一方面,通过医联体就诊模式将更多患者留在本地治疗,能够显著减轻大医院、“大医生”的接诊压力,缓解医患供求矛盾,还能通过资源共享、医疗协助发挥“大院名医”更大的潜能、服务更多的患者。而对小地方小医院来说,也能以此倍增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给重急症患者更大信心,有效消除过去那种留不住患者、看不好大病的尴尬。

此外,对于政府和社会来说,医联体建设不但有助于深化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化解以前因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形成的医疗不公问题,还能切实避免医疗上的重复投入、重复建设和重复检查治疗造成的资源浪费。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初仅广东省便组建了349个医联体,全省163家三级公立医院全部参与医联体建设,可以说小地方能看“大专家”正在逐步变成现实。期待全国范围内的“大医联体”建设能够早日成型、不断完善,让“共享医疗”造福广大患者、助力健康中国。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联体 医院 建设 患者 医疗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