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高端访谈高端访谈

刘利民:源源不断涌现好老师是一个民族的希望

2018年09月12日 09:19 | 作者:解艳华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9月10日是第34个教师节,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当天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讲话指出,长期以来,广大教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呕心沥血,默默奉献,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了重大贡献。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师队伍和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有哪些经验和成果,教师节期间,本刊邀约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刘利民畅谈。

——编者

20110106011640729

教师教育体系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走向一体化,从“旧三级”转向“新三级”

记者:过去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教师教育制度取得了哪些成果?

刘利民: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各项事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教育制度也不例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师教育院校层次不断提高。1979年底,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共有161所,在校学生31万余人;中等师范学校1000余所,在校学生48万余人。截至目前,全国有高等师范院校187所,其中本科层次师范院校119所,在校生228.52万人,专科层次师范学校68所,在校生61.50万人;举办教师教育本专科专业的非师范院校383所,中等师范学校100余所。

二是教师教育体系逐步走向开放。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教师来源渠道多元化,不仅通过院校培养,还面向全社会遴选教师。加强师范院校改革,师范院校把师范性和学术性、综合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多地面向基础教育,适应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引领基础教育。积极鼓励综合大学、特别是高水平综合大学举办和支持教师教育,积极主动地承担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任务,在职前培养、职后培训和远程教育培训服务等方面发挥作用。

三是教师教育政策制度日益完善。教师教育相关专业标准体系基本建立,教育部先后出台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普通高中校长专业标准》《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乡村教师培训指南》等12项标准。印发《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分别对全面深化教师教育改革、改革教师培训模式、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提升教师教育整体质量提供了政策遵循。2017年10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构建了横向三类、纵向三级的认证标准体系,引导师范专业合理定位、特色发展、提升质量、追求卓越。这是我国政府颁布的首个分级分类专业认证办法,填补了教师培养质量监管缺乏有效制度依据的空白。

记者:您在师范大学有20多年的工作学习经历,也亲历了从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历程,目前,我国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有哪些特点?

刘利民:从新中国成立到1979年,共培养了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66万余名,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生240余万名,可见当时的中等师范学校是培养师资的主力军。从改革开放到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师范教育体系是:本科高等师范院校主要培养中等学校师资;师范专科学校主要培养初级中等学校师资;中等师范学校和幼儿师范学校,培养小学师资和幼儿园师资。国家制定师范专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陆续制定出台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以及相关课程标准,要求师范生在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掌握教育理论,培养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初步能力。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教师教育体系发生了较大变化,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走向一体化,从中师、大专、本科的“旧三级”向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新三级”转变,教师整体学历层次稳步提升。呈现出以下特征:

一是已经形成了师范院校与综合性院校共同参与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二是教师教育院校逐步过渡到以高等学校为主,师资需求的变化,促进了教师教育供给侧改革,整个教师教育院校办学水平正在逐步提升。三是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供求关系的格局,从新入职教师来看,许多地区要求小学教师达到本科水平,有些发达地区要求小学教师达到研究生学历。四是中学教师培养已经基本实现了本科化,并且集中了优质的教师教育院校;学前和小学教育师资培养能力有待提升。

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主力军

记者:2007年,国家提出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10年来,免费师范生取得了哪些成果?

刘利民:从2007年起,国务院决定依托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试点工作达成了制度探索、积累经验、示范引领的预期目标,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向全社会发出了重视教师教育的强烈信号,吸引了大批优秀学生攻读师范专业,6所部属师范大学共招收近10.1万名免费师范生,各校录取免费师范生的平均成绩均高出本省重点线40分以上,与非师范专业的录取平均成绩大体相当。二是推动部属师范大学对教师教育给予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投入,集中最优质的教师教育资源培养免费师范生,提高了培养质量。三是开创了为基层学校特别是中西部基层学校补充高素质教师的新途径,截至2017年,公费师范生在校就读3.1万人,毕业履约7万人,其中90%到中西部省份中小学任教,许多中西部地区中小学实现了接收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毕业生“零的突破”,为地方源源不断地补充了具有较高素质的优秀教师,受到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基层学校、学生家长的热烈欢迎。四是带动了28个省(区、市)实施地方师范生公费教育,每年培养补充4万余名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在优化教师培养补充机制、完善优秀生源吸引激励政策等方面发挥了补短板、促公平的导向作用,在改善和均衡薄弱地区师资配置、帮助寒门学子圆大学梦等方面社会效果显著。

记者:2012年,您曾在第九届全国师范大学联席会议提出,师范大学要坚持以教师教育特色求发展,以教师教育特色构筑核心实力。对于师范院校来说,如何凸显自己的教师教育特色?

刘利民:是的。我当时讲:“师范大学要坚持以教师教育特色求发展,以教师教育特色构筑核心实力,把教师教育特色贯穿于学校办学定位、教师培养规格、学科专业建设和学校发展规划的各项工作之中。要坚持培养优秀教师和教育家的办学方向,建设具有鲜明教师教育特色的高水平大学。”

教师教育是师范院校的看家本领,更是特色优势。师范大学要抢抓机遇,特别是抓住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契机,主动适应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教育的要求,结合区位布局、自身传统、学科优势等现状,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内容、质量评价等方面大胆地探索和改革,坚持特色发展,奋力改革创新,注重科学决策,牢记质量为上,积极地面向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引领基础教育,通过推动完善协同育人、合作共赢的教师教育机制,加快改革面向未来、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全力做好聚焦薄弱、均衡公平的教师资源配置,将教师教育和教师工作综合改革进一步引向深入,培养造就一大批“四有”好教师,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持续提供坚强的师资保障,为实现中国梦、教育强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记者:过去有一段时间,一些师范院校出现了师范专业弱化的倾向,如今,不少中小学似乎更青睐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毕业生,这对师范院校的教师培养机制提出了挑战。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刘利民:目前,师范院校师范生仍是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主要来源,每年新录用中小学教师30万人左右,师范毕业生占到3/4。随着师范院校体系开放化、综合化,师范专业弱化、生源质量持续下滑,特别是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专业以“托底性”生源为主,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主力军,所以《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才提出:要大力振兴教师教育,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今年3月份,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推进地方政府、高等学校、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研究制定师范院校建设标准和师范类专业办学标准,重点建设一批师范教育基地,整体提升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办学水平。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确保教师培养质量。师范院校评估要体现师范教育特色,确保师范院校坚持以师范教育为主业,严控师范院校更名为非师范院校。积极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创新,探索建立一批教师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形成高等学校、地方政府和中小学合作培养师范生的新机制,并根据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师的不同特点,探索多样化的教师培养方式,全面提高教师教育质量。

“四有”标准,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行动指南

记者:记得您此前在采访中,曾经提到您在南方视察工作时看到的现象,您发现一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选择当老师,很多不是学师范的,教小孩子英语,语调很好,白板用得很利索,课也上得不错。在您看来,什么样的老师能成为“四有”好老师?

刘利民: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同志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深刻阐释了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的“四有”标准,这是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行动指南。

“有理想信念”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思想基础,体现了思想育人导向。要引导、支持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帮助学生铸梦、圆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教育。

“有道德情操”是教书育人的前提条件,体现以德育人导向。要引导、支持广大教师提高道德情操,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

“有扎实学识”体现了知识育人导向。要引导、支持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准确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努力使自己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

“有仁爱之心”体现了以爱育人的导向。要引导、支持广大教师永怀仁爱之心,自觉爱护与尊重、宽容学生,把真情、真心、真诚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

记者:您认为教师专业发展,除政策支持外,还需在哪些方面着力?

刘利民:教师职业是一项专业性、实践性、探索性、创新性极强的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一支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核心要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所在。

当前,要改革实施国培计划,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实施重大项目引领、强化经费保障,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撑,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优化教师培训模式,提升教师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重点建设一批示范性市县教师发展机构,推动各地更好地建设区域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确保教师5年360学时全员培训落到实处,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推行培训自主选学,实行培训学分管理,建立培训学分银行,搭建教师培训与学历教育衔接的“立交桥”。今年5月,教育部启动实施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对百名优秀教师和百名优秀校长,进行3年连续性系统化培养,旨在充分发挥名师名校长的示范引领作用,探索教育领军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营造教育家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着力建设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加大教师教育财政经费投入力度,落实幼儿园、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按照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提升教师培训的保障水平。

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

记者: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一些地方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还存在一定差距,乡村孩子们上学远、上学难、寄宿条件差、优秀教师少的现象依然存在。如何补给农村教师的缺口?

刘利民:乡村教师是办好乡村教育的关键,广大乡村教师作出了重要贡献。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举措,2015年,国务院又出台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提出了八个方面的政策措施,各地制定了具体办法。近年来,国家通过实施师范生公费教育、农村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等重大项目,重点做好中西部地区、乡村学校等师资紧缺地区教师培养规划与补充。一是实施师范生公费定向培养。推进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培养,带动各地实施地方师范生公费教育,通过在学免费、学费补偿和国家贷款代偿等多种方式,每年培养输送公费师范毕业生直接到农村任教。二是实施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简称“农硕计划”)。采取推荐免试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方式,每年为农村学校培养约1000名高素质中小学教师。三是要加大“特岗教师”等计划实施力度。国家加大专项计划支持力度,比如“特岗计划”“银龄讲学计划”等等,狠抓政策落实工作,加快形成农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

记者:近些年来,国家出台了大量有关教师和教师培养的政策,对于未来教师队伍建设,您有何期待?

刘利民: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做到“四个相统一”,做好学生“四个引路人”,并强调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立足新时代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将教育和教师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标志着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开启了新征程。

对于未来教师队伍建设,我充满信心,也有期待:一是推进中央文件落地见效。希望各级党委和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教师工作的重要性,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满腔热情关心教师,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二是补齐乡村教师短板。全面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建好乡村教师队伍,推动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均衡城乡教师资源配置。三是提升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推进编制配备改革,深化教师资格、职称、聘用、考评等制度改革。完善学校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有效体现教师工作量和工作绩效。不断提升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四是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施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国培计划、特岗计划等,重振师道尊严,厚植尊师文化,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努力营造好老师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教师 教育 培养 师范院校 专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