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委员讲堂委员讲堂

李兆申委员:早期消化道肿瘤治愈不再是梦想

2018年09月19日 09:37 | 作者:刘喜梅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微创手术清除肿瘤、智能机器人无创检测、AI系统阅片……这些目前让年轻人都惊叹的高科技,在我国的消化道肿瘤防控领域,已经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

“而在40年前,就连微创手术的概念都还没有在医学界被提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兆申一句意味深长的感慨,勾勒出他从医40年的经历,也勾勒出我国消化道肿瘤防控40年间不断取得的技术创新和能力突破。

彩C2018-09-19zx501_P_1_372_624_1265_1147

“早诊早治”理念已逐渐成为胃癌防控共识

李兆申是消化科名医,他身材魁梧,说话声音洪亮,是个标准的燕赵汉子。但要说起燕赵地区的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状况,李兆申则常眉头紧锁。

因为,自李兆申开始关注消化道肿瘤以来,河北省的消化道肿瘤发病率特别是胃癌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这在一定程度上跟当地的饮食习惯有关。

“一大碗热乎乎的粥或者汤,一个大馒头就着一碟咸菜,三五个人聚集在家门口几分钟就能大口吃完。这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河北农村的主要早餐方式。”李兆申告诉记者,早些年百姓对于这种过烫、过咸的饮食会增加消化道肿瘤如食管癌和胃癌的发病率大都不知情。现在,这种过咸、过烫的饮食习惯在一些百姓中仍然存在,但总体而言百姓大都开始主动限制过多使用食用腌制食品如咸菜和腌肉等,再加上冰箱的广泛使用以及人们食用新鲜果蔬习惯的养成,我国胃癌和食管癌发病率得以降低。

“胃癌又被称为‘穷癌’,是指这种癌症的发病率跟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改革开放初期,胃癌曾在很长时间占据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而现在则是肺癌占据首位。这就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变化带来的肿瘤疾病谱的变化。”李兆申向记者解释。

虽然发病率整体下降了,但消化道肿瘤在我国的早诊早治率依然较低,这也导致我国的消化道肿瘤死亡率居高不下。“其实,当一个患者确诊时已经到了肿瘤晚期,那么治疗的希望就很渺茫,并且晚期肿瘤不仅五年生存率很低花费也很高。而早期肿瘤的五年生存率可达到95%以上,因此我们需要呼吁消化道肿瘤的早期筛查,把治疗的节点往前移。”李兆申表示。

令李兆申欣慰的是,在他和众多消化科同行的倡导下,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已经成为学界共识。并且,由国家消化系临床研究中心和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牵头成立的消化道肿瘤筛查中心(GICC)已经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目前已有10176家体检及医疗机构加入,构建了覆盖全国的网络筛查体系,使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进行早期肿瘤筛查。

“不仅如此,不少老百姓主动来到筛查中心体检,要求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粪隐血实验和肿瘤指标检测,这说明肿瘤早诊早治观念已日渐深入民心。”李兆申笑言。

微创技术不断发展,实现了早期肿瘤的治愈性切除

技术发展,则是实现消化道肿瘤早诊早治目标的重要手段和保障。

2017年5月的一天,李兆申在上海长海医院的专家门诊区例行出门诊。一位中年患者孙某自述腹胀多日,还没等李兆申开出胃镜检查检查单,孙某就主动要求要尝试该院的磁控胶囊胃镜机器人检查,因为“做插管胃镜太痛苦了,上次在老家就是因为拔镜子出现了意外,至今想起来都觉得害怕”。

第二天,孙某在李兆申的指导下穿上了一件特制背心,吞服了一颗“胶囊”后,轻松地躺在了检查床上。与此同时,他从眼前的显示屏看到,这颗神奇的“胶囊”竟然把自己的胃肠道一览无余。李兆申则是一边操纵手柄,一边专注地盯着显示器,突然在发现一处可疑区域后,他的表情变得凝重。之后,孙某接受了一次微创ESD手术。后经病理证实,那处可疑区域是胃部的早期胃癌。

这是消化道肿瘤早诊早治的典型病例。患者要求尝试的“磁控胶囊胃镜机器人”是指安翰磁控胶囊胃镜系统,这是李兆申院士领衔的医疗团队历时10年、持续创新的科研成果,也是全球首台应用于临床的磁控胶囊胃镜。

“患者孙某所做的微创ESD手术,是目前在消化道肿瘤领域使用比较普遍的一种微创技术。除了ESD技术,EMR、STER等微创技术也在临床广为使用。与传统的外科手术相比,这些微创技术可以减小创面、降低发病率、减少医疗费用,还实现了早期消化道肿瘤的治愈性切除,使得早期肿瘤的五年生存率可达到95%以上,大大提升了患者的就医获得感。”李兆申告诉记者。

据李兆申介绍,EMR、ESD和STER等微创技术在上个世纪80年代才最早由日本、韩国等东亚胃癌高发国家提出,之后这些微创技术才引入我国消化学界并获得迅猛发展,目前一般的三级医院消化内科都能开展此类手术。如今,我国消化内镜微创技术水平已位居世界前列,微创手术表演已成为大大小小消化学术会议的亮点,吸引了众多国外同行来交流学习。

人工智能让消化道肿瘤诊疗技术“更加时髦”

如同钱币的两面,40年来我国消化道肿瘤诊治事业的发展速度并不均衡———一方面是我国消化道肿瘤的诊疗技术让世界瞩目,一方面则是我国的内镜医师人才短板待补。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消化内镜医师队伍参差不齐。有一次我到基层某医院调研时,该医院领导介绍,由于内镜医师短缺,他们不得不派电焊工帮忙进行胃镜检查。”每次学术会议上讲到这个故事,作为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学会会长、中华消化内镜学会前主任委员,李兆申都十分寒心。

在门诊时,这样的寒心状况也经常出现。“不少外地患者带过来的胃镜报告图片,唾液、黏液一塌糊涂,这样就很容易掩盖病灶,不仅不能筛查出早期胃癌,就连进展期胃癌也容易遗漏。”李兆申坦言,只有真正提升消化内镜医师的人才质量,才能保障消化内镜检测的质量,才能将“真找癌”、“找真癌”的目标落到实处。

学界的忧心也得到了国家的回应。为了进一步培训消化内镜医师,原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017年牵头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区域性消化内镜培训基地,保障了人才队伍建设。“目前,则是已经建立了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及省市地三级质控体系,动态监测、指导全国各地内镜中心内镜筛查、精查及消化内镜微创技术开展情况。”李兆申说。

实际上,内镜医师的水平和数量,也是影响我国磁控胶囊胃镜推广使用的因素之一。“磁控胶囊胃镜系统的成功研发,是消化内镜发展史上的里程碑。然而,胶囊内镜阅片是项艰辛的工作,一般的胶囊内镜医师一晚上阅片只能完成一两例病例的判断。为了把内镜医师解放出来,2017年我们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几分钟内便可处理近10万张内镜图片,显著提高了诊断效率,并实现了病变识别准确率高于95%。”李兆申强调。

人工智能在结直肠肿瘤筛查方面也魅力尽显。据了解,我国腾讯公司自主研发的结直肠肿瘤筛查AI系统也于今年上半年上市,该系统可以每秒十张的速度分析影像,为临床医生提供实时的肠道病变提醒,并帮助结肠镜操作医生减少漏诊率。根据临床统计数据,该AI系统结直肠癌判断准确率也达到了95%以上。

“可以说,我国在消化道肿瘤的诊治方面已经做到越来越精准,越来越智能,但我们仍然应该看到我们的不足。尽管我国消化道肿瘤诊疗技术发展很快,然而与日本、韩国等邻国相比,我国还缺乏被大众广泛认可的筛查技术,消化道癌症早诊率依然不高。因此,呼吁大家做好一级预防,秉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开展临床研究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简便易行的筛查方案并大力推广,让全民提升健康意识并主动参与到健康筛查中来,这样我们才能尽早实现消化道肿瘤早诊早治的目标,才能提高肿瘤的治愈率和生存率。”采访最后,李兆申建议。

编辑:赵彦

关键词:早期消化道肿瘤 治愈 人工智能 政协委员 李兆申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