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收藏鉴宝头条收藏鉴宝头条

寻找书画收藏的“硬通货”

2018年09月25日 14:24 | 作者:​吕立新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在金融领域,我们常把信用好、币值稳定、汇价坚挺的货币称为硬通货。而在书画领域里,白石老人的特殊作品就是坚挺的“硬通货”。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买真画、藏好画的基础上。

齐白石 四季屏

齐白石 四季屏

买真画、藏好画

坚持买真画、藏好画不为市场潮流所裹胁,这是笔者认真思考得出的结论,几年过去了,现在看来这一观点是完全正确的。笔者所说的好画是指中国近现代书画大师的精品力作。

关于买画藏画,我曾有过两次不同阶段的认真思考。第一次思考是2007年至2008年期间,参与或者了解中国艺术品市场进程的人士可能都还能忆起当时的情景:当代艺术异常火爆,许多年轻艺术家作品的价格超过了传统大师。

在当时那样一个人人找画,见面必谈当代艺术的大环境下,是坚持自己收藏中国画大师作品的方向不变,还是改弦更张投入到热炒当代艺术的狂潮中去,这确实是需要做出选择的。

在经过认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之后,我做出了坚持自己原来收藏方向不变的决定。不去跟风、不趋利冲动,而且还要抓住大多数人把关注点放在当代艺术上,中国画作品出现的短暂价格低谷期去多收藏好东西。

今天,当我们回头看这个价格对比时,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惊叹当时的中国画作品价格之低,可这就是当时的实际情况。境外热钱瞄准了中国当代艺术,当代艺术作品被推到了很高的价位,而中国画大师作品的价值被掩盖了。在那一段时间,许多其他门类的收藏家也都成了当代艺术的跟风者、追随者。我认识的一位青铜器收藏家,把自己多年收藏的器物以低价抛出,奋不顾身地投入到当代艺术的洪流中,大有舍我其谁的架势,拦都拦不住。

果然,正如所料,当代艺术市场好景不长,回归理性,中国书画作品重新受到追捧。齐白石《丝瓜蚂蚱》仅仅在5年之后的2013年便又在拍卖场上出现,拍出了1058万元的高价。何海霞的《渭北丰收》拍出了92万元。其他那些暂时没在市场上出现的,价格也都相应上涨了好几倍。而许多人当年花几百万上千万买下的当代艺术作品则少有人接手,有些画只能安静地放在库房中,等待着市场的下一次升温。当代艺术还能再火一次吗?近期这种可能性很小。因为,以中国人自己的审美及价值观培育出的当代艺术市场尚未成熟。

第二次对投资收藏中国书画进行认真思考是在2013年至2014年间,这次思考主要是针对这项工作还能不能继续做下去进行的。

2013年春季,产业结构调整,新业态、新事物、新概念风起云涌,每天都有新鲜词汇冒出,而此时的国内艺术品市场也好像是步入了冰封期,无人问津,冷落萧条。问题凸显,摆在眼前:传统的书画收藏投资还有没有前途?

我在想,时代的发展,必然会促进许多新事物产生,因为社会的发展毕竟是要在创新中进行的。但是,在这些新生事物中,有一些并不一定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很可能是热闹一时,或是一拥而上,很快便会被证明不符合社会实情和需要而偃旗息鼓、销声匿迹。而事实上,社会越是想要快速发展,越需要作为基础的传统文化和行业发挥作用。基础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的东西会愈发彰显其价值。

通过思考,我对中国艺术品行业更加坚定了信心。打消疑虑,继续前行。若问今后若干年中国艺术品行业将会怎样,我认为“未来艺术品将是财富的重要出口”。当然,买好画、藏好画,会使人受益良多,并且也将是处置家庭财产的重要方式之一。

物以稀为贵

在金融领域,我们常把信用好、币值稳定、汇价坚挺的货币称为硬通货,那么,在书画领域里,白石老人的作品就是坚挺的“硬通货”。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藏真画、藏好画的基础上的,因为市面上仿冒白石老人的伪作非常多。

从收藏投资角度而言,作为中国近代画坛的头号大师,齐白石艺术成就高,知名度大,影响范围广,假如要举办一届美术奥运会的话,我想最能代表中国参赛的选手,也一定是他老人家了吧。

在收藏界,白石老人拥有大量的粉丝,跨越中西,喜欢他画的人非常多,许多人以能藏一幅齐白石的巨作为炫耀的资本。

另外,从艺术品投资上讲,能保值而且增值快、易变现,这样的作品一定是大家梦寐以求的,无疑齐白石作品就具有这些特点。

此外,一定要选择常见题材中的特殊品种。比如,在2017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一幅白石老人三平尺的《青虾》,从78万元起拍,最终以207万元成交,成为某著名拍卖公司近现代书画日场拍卖的最高成交价作品。透过这个价格,可以看出当时拍卖场上竞争的激烈程度。

白石老人独创画虾大法,经过几十年的摸索提炼,最终修得享誉世界的“白石虾”。白石老人画虾通常都是用墨色来表现,带颜色的虾少之又少,所以,这幅《青虾》也就成了稀罕物。

这也意味着,当初白石老人创作此幅作品时不知要多试几张纸,不知要比画墨虾多花费多少功夫。物以稀为贵,《青虾》因其独特稀少而更显珍贵。

2011年6月时,另一幅白石老人的虾则拍到了408.2万元,价格更高。如此高价,这幅画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吗?其实,特殊就在于这是一张横幅的虾。

白石老人晚年作画,画的基本上都是三平尺或是四平尺的竖条,横幅的作品极为少见。这方面与老人的创作习惯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他堆满了笔墨纸砚的画案,留下作画的空间实在不大有关,画竖条最合适。所以,这张横幅的虾就显得非常独特。

文献的重要

对于近现代美术作品而言,由于许多创作者已经不在世,因此,作品的来源及作者生前的出版、展览等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些都会成为证明作品真实性的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此外,熟悉创作者或者了解作品的人的意见也是相当重要的,他们的看法属于间接性证明。一个好的收藏家应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整理、挖掘、延展与作品相关的文献资料,这样做不仅可以使作品的来龙去脉更清晰,而且能使作品的文化内涵得到更大发挥。作品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越高,它的商业价值随之也就越高。

例如,李可染先生的儿子李小可先生就曾鉴定过一张《桐庐山景图》。他当时看得非常认真,半天不语。过了好一会儿,他才说:“这幅画过去应该是存在家里的,不知什么时候流出去了,也许是当年父亲送给谁了吧?”据李小可回忆,这幅画应是父亲1954年第一次江南写生时期的写生作品,墨色简洁,以线为主,描绘了典型的江南村落的山水特征。此幅作品可以看作是李可染开始改革中国画的最初尝试,具有非常特殊的学术价值。他这样一讲,正好和之前一张照片相互印证。

照片上李可染大师的夫人、著名雕塑家邹佩珠先生端坐堂前,她的身后悬挂着的就是这幅画。

在我熟悉的收藏家中,许多人也是这方面的楷模。经米景扬先生过手的画作永远都是被整理得干干净净,精致有序;香港的鉴定家、收藏家钟志森先生把自己的藏品多次结集出版,给社会留下了作品精、史料全的学习标准本;北京画店的隗华先生整理出版黄胄、董寿平等大师的作品集,不仅弘扬了大师的艺术,也为人们提供了权威参考资料;涧庐画廊的郑广义先生不仅把自己的藏品定期结集出版,还把作品的历次成交记录都整理得清清楚楚,以便能更好地了解市场的变化,等等。在这方面,他们这些前辈确实是值得大家学习的楷模。

边收藏、边投资、边整理、边学习,才是一个细致用心的艺术品投资收藏家。

(作者系文化学者、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本文节选自吉林出版集团《藏画真好》)


编辑:杨岚

关键词:​吕立新 书画收藏 硬通货 买真画 藏好画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