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收藏鉴宝头条收藏鉴宝头条

《永乐大典》的聚散离合

2018年11月01日 11:31 | 作者:杨印民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永乐大典正本下落成谜

明隆庆初年,《永乐大典》副本录毕之后,文献中几乎再难寻到有关永乐正本的记述,迄今为止,亦未发现存世的正本实物,其下落遂成难解之谜。世人对于永乐正本的下落做出了诸多猜测,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六种观点。


4


一是陪葬嘉靖帝永陵说。嘉靖帝非常喜爱《永乐大典》,常置一二帙于案头“按韵索览”,并于1562年秋下令重录副本。由于副本录入完毕的时间与嘉靖帝下葬的日期相隔不远,所以有当代学者推测,正本可能被陪葬于嘉靖帝之永陵。理由是,首先,嘉靖皇帝沉溺炼丹术,生前视《永乐大典》为至宝,死后随葬可能是早已做好的安排。

其次,当时嘉靖皇帝下令重录副本时,他最器重的文官徐阶向他奏明,重录只能“对本抄写”,工程浩大,不可能很快完成。而嘉靖帝则强调重录是为“两处收藏”,以备不虞,必须加紧完成。四年后,嘉靖帝驾崩,三个月后下葬,葬礼刚刚完毕,隆庆皇帝就宣布《永乐大典》副本已经抄成,并重赏抄录的众臣。也就是从此时起,正本便神秘地失踪了,所以才有此“陪葬”之说。

然而截至目前为止,此说尚未于明清史料中发现任何文字证据。另据现代遥感技术观测,明十三陵的永陵地宫充溢积水,即便大典真的陪葬于此,亦被损毁。

二是明万历年间焚毁说。明万历二十五年(1596年)六月,北京紫禁城大火,皇极、建极、中极三殿被焚。万历朝宦官刘若愚身为宫中内臣,理应熟知《永乐大典》保存之处,但是三殿遭大火焚烧后,他却“不知新旧《永乐大典》二部,今又见贮于何处也”。明末清初学者谈迁、方中履认为,《永乐大典》正本即毁于此次大火。

三是明末焚毁于北京说。1644年,李自成于山海关败归,下令撤出北京,并烧毁皇宫,仅武英殿幸存,故《永乐大典》正本若存放于紫禁城内,应未能幸免于大火。据明末清初文学家钱谦益《牧斋有学集》记载:“以二祖之圣学,仁、宣之右文,访求遗书,申命史馆,岁积代累,二百有余载。一旦突如焚如……内阁之书尽矣。”即谓李自成下令烧毁北京皇宫后,明代皇家200余年积聚的珍本秘籍几乎全部被焚。清人法式善也持此说,此说目前占据主流。

四是明末清初毁于南京文渊阁说。据明人周应宾《旧京词林志》记载,隆庆初年,《永乐大典》副本录毕后,正本被运回南京皇宫文渊阁,《四库全书总目》也持此说,并指出明清交替之际,南京所藏正本毁于战火。但占据南京的南明小朝廷系主动降清,明末南京宫中也没有焚毁记录,故此说当不成立。

五是藏于北京皇史宬夹墙内说。作为皇家档案库,皇史宬东西墙厚3.45米,南北墙厚6.17米,这种厚度的墙壁异乎寻常,甚至占建筑面积的64%,因而有人推测其中另有夹墙,存有《永乐大典》正本。不过,嘉靖副本录成后就入藏皇史宬,而正本同样被放置在皇史宬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另据近年实地考察观测,皇史宬夹墙内并无藏书,故此说亦不成立。

六是毁于清乾清宫大火。清代学者全祖望认为,顺治帝曾阅览过《永乐大典》正本,所以宣称清朝初年时正本应存于紫禁城乾清宫。近人缪荃孙承袭此说,且认为正本毁于嘉庆二年(1797年)发生的乾清宫大火之中。傅增湘则认为乾清宫的这场火灾应发生在乾隆末年。

编辑:杨岚

1 2 3

关键词: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的聚散离合 国家图书馆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