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特色小镇姓“农”而非“城”

2018年11月23日 15:32 | 作者:王东林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特色小镇建设通常被认为是中国城镇化建设的一部分,但是,笔者更愿意将它看成是中国“农村现代化”的一部分。没有农村的现代化,中国便不会有完整意义的现代化。特色小镇建设应该担负起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大使命,而依托传统村镇改造扩建提升而成的“整合型小镇”的发展,应该成为政府关注和着力哺育的对象,应进一步深化特色小镇建设的意义认识,将特色小镇的作用发挥同破解和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农业现代化紧密结合起来。同时,特色小镇建设应该充分契合乡村振兴的特殊作用,从而带动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的发展。

基于这样的发展定位,特色小镇建设应带动农村发展,而不是简单化地扩大城市范域和工业地盘。特色小镇建设必须与生态农业、环境保护和治理同步发展、并行不悖,成为生态农业生产、加工与远程销售的聚合点。特色小镇的“产业”,主要是生态农业的自然延伸并形成一定长度的产业链。

农村特色小镇应该姓“农”,而不是姓“城”。国家应该适时作出一定程度的目标调整并制定相应政策策略,明确标准和要求,计划安排专项经费投入农村特色小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至少城乡一视同仁,现阶段更应该对农村适度倾斜;国家教育部和卫健委应该为特色小镇配备不亚于小城市一般水准的学校和医院,并以此作为实现教育均衡、医疗均衡的突破点。特色小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费用,不能仅靠县区和乡镇的财政投入或者招商引资解决。

笔者在调研中也发现,影响“整合型”农村特色小镇发展步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相关方没有看到它本身具有的建设潜力,造成资金缺口,以致推进乏力。而另一方面,相关方对各地农村农民所释放出来的建房力量长期管控较松,由于普遍缺乏建设规划,造成大量的新建农房反倒构成了一幅杂乱无章的农村图景。如果各地能在农房翻新建设的早期,拿出一份比较明确和完善的农村村镇建设规划,让这些楼房得到合理摆放,则一大批现代化的农村小镇和中心村早已形成。故而,在目前农村新建房趋向没有衰减的局面下,相关方面亟待把这一趋向看做是整合型农村特色小镇的建设潜在力量,因势利导,帮助农民在相关硬件配套建设方面,在实现自家改善居住条件的同时,为未来实现除自住外的增值效益,打好硬件基础。

笔者以为,如果政府能够保障整合型农村小镇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并形成一个个科学合理的具体规划,有序引导和组合农村建房力量,整合型特色小镇的转型发展就可以获得足够强劲的动力。与此同时,建议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打通城乡双向流通渠道,既鼓励农村才俊、青年学生回乡创业,也鼓励并方便从乡村出来的退休或其他人员根据自愿原则到特色小镇定居。在特色小镇规划中,可给他们以合适地价购买或以老宅地置换的方式,配给一定的宅基地用以自主建房,或者开发小镇商品房以满足需求,从而有效提升小镇的人气指数,为小镇服务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农村小镇对具有一定地缘和亲缘关系的城里人,同样具有很强的吸附力

农村特色小镇的内生动力,在于其能为人们提供现代的文明生活方式。农村特色小镇的特色,不只在于它的自然风貌和历史文脉,还在于它新形成的民俗风气。因此,对于农村特色小镇,还应积极探索并设计其管理模式,导入新因素,在一个更高层面实现小镇基层自治,建设新型社区文化。

实现整合型农村小镇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中国农村现代化的突破点。其巨大作用能够带动中国农村整体层面的深刻变化,如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村落合并的自然演化与现代化中心村的形成、废弃宅基地的复垦与土地的集约化利用等。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伟大工作,需要几代人的接力奋斗。

(作者系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江西师范大学教授)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小镇 特色 农村 建设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