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天下 天下

人民日报整版讨论“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作用”

2018年11月25日 08:33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分享到: 

《 人民日报 》( 2018年11月25日 05 版)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适应我国国情和现实需要的民主形式。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认识和把握越来越成熟深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提出一系列关于协商民主的新观点新论断,指出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当前,如何更加充分地认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优越性?如何更好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作用?本期观察版对此进行探讨。

——编 者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人民观察)

房 宁

内容提要:选择什么样的民主政治制度,与一个国家的具体国情紧密相关。经过长期探索,我国建立起符合本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创造了协商民主这一独特的民主形式。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行之有效,具有巨大优越性,在整合社会关系、促进民主监督、提升决策效率等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有力促进了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生活改善。我们要完善好发展好这一制度,让它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在国家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期。在这一阶段,我们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民主政治是现代政治制度的核心。通过长期探索,我国建立起符合本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特别是创造了一种新的民主类型——协商民主。经过不懈努力,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这一人民民主的真谛逐渐深入人心,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得到持续发展,协商民主这一独特民主形式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旺盛生命力。

协商民主适合我国国情和现实需要

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内部各方面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开展广泛协商,努力形成共识的重要民主形式。协商民主之所以能够在中国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它所处的环境及条件。更重要的是,它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阶段,发挥着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功效。

从历史上看,在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不同政治制度会产生不同的社会激励机制。从政治学理论角度讲,这种社会激励机制可以分为分配性激励与生产性激励。实行多党竞争选举的政治体制,会产生分配性激励,即多党竞选表面上开放权力通道,激励和引导各个阶级、阶层及利益群体通过政党行动,参加竞选去争取政治权力,再通过政治权力改变社会利益分配。在这个过程中,不同阶级、阶层、利益群体为了获得对自己更加有利的利益格局,必然争相通过政治行动争夺权力,结果是加剧社会分化,导致社会冲突。在那些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矛盾多发的发展中国家,多党竞选制度安排的缺陷往往表现得十分突出。这正是许多发展中国家“一选就乱”的原因。

多党竞选及相关制度安排会影响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稳定,增加和扩大社会矛盾与冲突。考察历史,成功实现现代化的后发国家,则在不同程度上选择不同于竞争性选举的政治制度。这些国家往往采取开放社会权利的发展策略,这就产生了另外一种社会激励机制,即生产性激励。

所谓生产性激励,是合理开放社会权利通道,激发各阶级、阶层及利益群体追求利益和财富,实现社会流动,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而为实现现代化提供动力的社会机制和制度安排。各个社会群体能够通过生产性活动、经营性活动和创造性科技活动来获取各自的利益。青年群体主要通过接受教育和个人进取获得社会流动机会,创造财富与实现自我。这种引导和激励机制有利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实现经济社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现代化进程。在这一过程中,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三种形态叠加,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和工业化后期三个阶段并存,由此出现了大量矛盾、问题与挑战,但中国成功应对,保持了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改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行之有效,具有巨大生命力。这是我国协商民主能够产生并持续发展的关键原因。

协商民主具有巨大优越性

在我国,协商民主包括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等多种形式。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协商民主有利于整合社会关系,减少社会矛盾,扩大社会共识。多党竞选制度追求“赢者通吃”,容易造成利益排斥、分歧扩大。而协商的本质则是寻求利益交集,找到最大“公约数”,促进共同利益形成。在我国,协商民主在各种社会关系中发挥着形成共识、整合协调的功用。比如,在政党关系方面。我国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重大问题上进行协商、在协商过程中合作,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这一政党制度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囿于党派利益、阶级利益、区域和集团利益决策施政导致社会撕裂的弊端,可以广泛达成决策和工作的最大共识,畅通各种利益诉求进入决策程序的渠道,凝聚全社会推动改革发展的智慧和力量。再如,在新兴社会群体关系方面。多年来,我们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出现了诸多新兴社会群体,如民营企业家群体、农民工群体等。这些新兴社会群体有各自的利益诉求。协商民主作为一种广泛的政治参与和利益调节机制,能够让不同社会群体表达各自诉求、维护自身利益,同时督促他们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为不同社会群体平等参与国家事务,参与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提供平台和渠道。通过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作用,把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各方面人民最广泛地团结起来,把方方面面的力量汇聚起来,形成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强大合力。

协商民主有利于促进民主监督,提高民主质量。协商民主所具有的公开性、平等性和广泛性等特征,可以最大限度地将少数人和多数人的利益整合起来,从多方面进行民主监督,提高民主质量。权力运行公开化、透明化是民主监督的有效途径。协商民主具有公开性的特征,可以公开决策制定的相关背景材料,让决策过程更加透明。协商民主所具有的广泛参与性,使相关利益群体能够参与协商、讨论,共同形成意见。这样既能保护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又能够超越个人利益或团体利益,有效维护社会共同利益,发挥监督功能。协商民主还具有平等性、责任性和回应性特征,参与者有确定问题、讨论证据和形成决议的机会,协商过程能够包容各种不同利益诉求,使各种意见充分表达,最终达成共识,实现利益协调一致,更有利于促进民主质量提升。

协商民主有利于提升决策效率,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多党竞争的民主运行的前提是公开竞争与辩论,这种民主形式有一个明显缺点,就是分歧与矛盾的公开化。分歧与矛盾的公开化容易使具体问题抽象化、原则化,形成价值对立,结果是提高了达成妥协与共识的成本。而协商民主坚持求同存异,在一般情况下不公开分歧,有利于共识的达成,从而提升决策效率。协商民主在决策过程中主要有三个方面优势:一是防止决策草率化。多方参与的决策体制可以使决策涉及的问题充分有效地展现出来,有利于全盘考虑利弊,以作出更好的选择。二是防止决策迟滞化。协商民主是集中民智的平台,参加协商的各方具有相对丰富的理论知识或者实践经验,能够为决策提供可行的依据,可以对潜在风险和未来前景进行分析预测。三是防止决策执行低效化。协商民主不仅体现在决策的制定过程,也贯穿于决策的执行过程,在决策执行过程中开展监督,为决策最终落地提供保障。

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牢牢扎根于现实国情,具有坚实的理论支撑,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具有稳固的制度基础。我们应完善好发展好这一制度,让它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在国家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这就要充分发挥多种协商形式的作用,在协商内容上尽可能实现重大政策、措施制定全覆盖。通过民主协商了解社情民意,征询各方意见,形成符合实际的、反映多数人意见的科学决策。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保证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提高协商民主的程序化、法治化水平,建立各层级、各领域协商的项目清单,规范协商事前、事中、事后的相关规则和程序。建立合理的协商机制,区分不同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建设事务,以利益直接相关程度、信息掌握充分程度和责任连带程度为尺度,引导相关性强的群体及代表分层次参与协商。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确保协商民主有制可依、有规可守、有章可循、有序可遵。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在文化传承中彰显活力(思想纵横)

张等文

一国的政治制度与其文化传统密切相关,不同文化孕育出的政治制度模式也不尽相同。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协商民主汲取了中华传统政治文化的丰富养料。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需要深入把握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借鉴、吸收中华传统协商文化精髓,继承和弘扬以民为本、天下为公、和而不同等价值观念,大力培育社会主义协商文化。

传承以民为本思想,坚持协商于民,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源远流长。从盘庚的“重民”、周公的“保民”到孔子的“爱人”、孟子的“民贵君轻”、荀子的“民水君舟”,再到汉唐以来各式各样的民本论,民本思想不断得到阐发和创新,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真正反映人民群众声音和诉求。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也要求发扬协商精神,秉持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民主真谛,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各级党组织、人大、政府、人民政协、群众自治组织在开展听证会等协商活动时,要敞开大门,让社会公众在直接参与中亲身体验和了解协商民主。在具体形式上,要主动走进群众,定期与群众互动交流,将人民群众的需求真实反映出来。

弘扬天下为公理念,坚持协商为民,提升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天下为公是自古以来中华民族追求的政治理想。从《礼记》所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到《贞观政要》所载“君人者, 以天下为公”,无不反映出中国人历代相继、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文化。天下为公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追求人民利益的价值取向相吻合。如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士等参与协商均以实现人民利益为目标,要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努力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惟论是非,不徇好恶。这就要求他们肩负起为公为民的担当,围绕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和群众最为关切的现实问题,深入进行调查研究,认真参与协商讨论,敢于讲真话、讲诤言,表达人民群众的诉求和主张;勇于提出建议和批评,帮助党和政府查找不足、解决问题,为国家和地方发展献才献智,对人民群众尽心尽责,切实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吸收和合文化精华,坚持求同存异,充分发挥凝心聚力作用。“和”“合”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周易》就提出“阴阳合德”的“和合”价值观。以贵和尚中、天人合一为代表的和合文化,强调和谐共存,倡导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致力于凝聚社会共识,与传统和合文化相契合。团结与民主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鲜明特色,也是人民政协工作的两大主题。而这也体现着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思想。“和”是团结的基础,体现合作与和谐的目的。求同存异是民主的过程,协商参与者发表意见、达成共识的过程就是发扬民主的过程。这就要为民主协商营造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有度、合法有序的良好氛围。因此,充分发挥协商民主凝聚社会共识的功能,应尊重协商参与者的参与权与表达权,要有互动、有商量。同时,协商过程也应发扬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优良传统,寻求最大公约数,增进思想共识,加强合作共事。


不断彰显巨大优势和旺盛生命力

协商民主在实践中积累宝贵经验(适势求是)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团结带领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取得重大进展。其中一个突出亮点,就是提出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使之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作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重要论断。他强调,我们讲的社会主义民主,和资产阶级民主的概念不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是多党竞选、三权分立、两院制。而我们国家虽然也是多党,但其他党是在承认共产党领导这个前提下,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多党派合作,是由我国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个特点和优点。

198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将“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内容提了出来。1989年12月颁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正式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993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确了这一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为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奠定了宪法基础。2006年2月颁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指出,社会主义民主有两种重要形式,即“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并指出,坚持和完善人民政协这种民主形式,既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又体现了中华民族兼容并蓄的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并强调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系统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的基本经验,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协商民主的新观点新论断。2014年9月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同志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的重大判断,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部署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九大又提出:“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40年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认识和把握越来越成熟深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关涉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运用协商民主切实保障人民行使民主权利。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人民民主真谛的生动体现。在社会主义中国,人民的民主权利是多方面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能够在实质上保障人民全面行使民主权利。通过依法选举让人民的代表参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通过选举以外的制度和方式让人民参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能够解决人民在投票时被唤醒而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的民主形式弊端,实现人民广泛而持久的政治参与。

把协商民主深深嵌入党治国理政之中。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广泛商量,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实现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推进党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为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奠定深厚基础、凝聚强大力量。通过协商民主这一方式,各方面提出的真知灼见都能汇聚到一起,保证党的治国理政活动切实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党的政治智慧和治国理政本领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增长和增强。

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习近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应该是实实在在的、而不是做样子的,应该是全方位的、而不是局限在某个方面的,应该是全国上上下下都要做的、而不是局限在某一级的。”这就要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广泛,意味着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渠道、各种方式进行协商,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多层,是指中央、地方、基层各个层级都要围绕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进行商量,特别是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重点在基层群众中开展协商。制度化,意即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建设,既要有实体性制度,又要有程序性制度,使协商民主制度更为健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深刻变化、新的社会阶层不断涌现、思想观念日益多样,我们要完成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就要继续发展完善协商民主,让这一在我国有根、有源、有生命力的民主形式不断彰显巨大优势和旺盛生命力。

(执笔:张 峰)

编辑:曾珂

关键词: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作用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