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朱自清诞辰120周年:不能忘记的背影

2018年11月29日 15:34 | 作者:焦阳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今年是朱自清诞辰120周年,为了更好地纪念和缅怀这位散文家、诗人、学者,清华大学图书馆特推出了“最不能忘记的背影———朱自清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展”,其中大量的、不同时代的、不同种类的图书,以及朱自清的著作、日记、手迹,串联起他非凡的一生。

图书馆馆长的书缘

朱自清1925年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致力于散文创作,成为久负盛名的散文作家。1935年至1936年期间,任清华大学图书馆代馆长。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朱自清随校南迁。据《清华大学史料选编》中的《图书馆工作报告》中记载:

民国二十六年(即1937年)七月,宛平卢沟事件,竟为燎原星火。北平近在咫尺,首当其冲。北平关闭城门,内外隔绝。馆人乃将本馆及各系预装之图书仪器五十余箱,及馆中目录文件卡片等,不顾敌军严密检查,运存城中某处。一面复谋续运,旋敌军强据校舍,公物不能携出,迭经交涉无效。幸而年前运出所有中西文善本,全部地志,及各系需用书籍等四百余箱,运存汉口,连同运出者,共约四百箱。

这400余箱重要物资南运后暂存湖北汉口上海银行第一仓库,后来从汉口辗转运送至重庆北碚和云南昆明。在那艰苦的岁月,这些珍贵的图书成为了西南联大学生们的学习用书,也是学习资料的唯一来源。

抗战胜利后,不仅运往西南联大的图书北上,而且在潘光旦主任的主持下,馆员们把其他敌伪机构瓜分走的图书,也尽量搜集回来。也就是说,今天我们在清华图书馆老馆书库里所见到的部分图书,就是当年曾经经历了南渡北归、饱经沧桑的图书。这些图书见证了一段难忘的历史,也见证了当时朱自清在任图书馆代馆长时,主持运送保护图书的事迹。

在清华图书馆建馆早期的一些图书中,有的是朱自清本人捐赠给清华图书馆的,除此之外,朱自清在任清华图书馆代馆长期间,还为图书馆选购了大量图书。老一代馆员保留了他当时选购图书的批阅清单,这些清单记录了朱自清为收集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图书资料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其中比较值得关注的是《我们的七月1924》签名本。

《我们的七月1924》签名本是朱自清在浙江任教时出版的散文集,根据馆藏章判断,该书是清华所购进图书,为上海东亚图书馆发行,1924年7月出版,1927年2月再版,每册定价大洋5角。

据书中介绍,作者等同仁为抒发他们的兴趣起见,组织了一个不定期的文艺刊物,名为“我们”,并逐期系以出版年月,以为书名。内有论文、小说、诗、戏剧、小品、札记、通信并精印书画、摄影等。

该书用瑞典纸印刷,格式新颖。已出二期,其中第一期《我们的七月1924》为清华大学图书馆收藏。书中重要作品有:俞平伯《鬼劫》,叶圣陶《泪的徘徊》,朱自清《温州的踪迹》,刘大白《旧诗新作》,丰子恺的封面创作《夏》。书中文章的相应位置,分别签有朱自清、俞平伯、叶圣陶的亲笔签名。一般情况下,签名本的图书中有一位作者的签名非常普遍,但有如此之多的大师联合签名本,实属罕见。

散文中的深情

纵观朱自清的文学创作,其在学习与工作期间创作出了大量的诗歌散文。这些作品以真挚的情意、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细腻的情感,构成了他独特、浓郁的文学创作艺术风格,成为传世佳作。

《背影》是朱自清以感情取胜的名篇,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描写,抒发了他对父亲的一片深情。

文章写于1925年,描述的是1917年朱自清在北大读书时的一段经历。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状况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广大劳动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朱自清的家庭因社会的黑暗而日趋窘迫,“光景很是惨淡”“一日不如一日”。父亲先是“赋闲”,后为了找差事而“东奔西走”,乃至老境“颓唐”。这些都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奔波劳碌、前途渺茫的现实。文章中既有真挚、深沉、感人至深的父子之情,也有绵绵不尽的感伤。这恰恰符合中国古典美学的“含蓄”之美,也正是其独特韵味之所在。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那时的朱自清正在清华大学教书,住在清华大学校内,文章里提到的荷塘就在清华园。当时正值四一二运动,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曾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爱国知识分子朱自清,面对这一黑暗现实,既悲愤又不满,陷入了对现实无法理解的苦闷与彷徨之中。怀着这种孤独苦闷的心情,朱自清写下了《荷塘月色》,后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荷塘月色》所以成为白话文的典范,在于朱自清在文章中所体现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巧妙缜密的描写技巧。例如:“田田的叶子”“像舞女的裙”,“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则如“一粒粒的明珠”,以及“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这些精美的比喻,成为《荷塘月色》中脍炙人口的佳句,《荷塘月色》也正是朱自清想“超然”又想“挣扎”心迹的真实描述和生动写照。

爱国主义战士

朱自清不但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同样是位爱国主义战士。他不仅在文学作品中体现了爱国情怀,始终保持着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气节和情操。

1948年5月,上海学生发起了反对美帝国主义扶植日本侵略势力的签名运动,后来反帝爱国风暴波及全国。当时,为了欺骗和收买知识分子,国民党发放配购证,用此证可低价购买美国面粉。6月,患胃病多年的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他在日记中曾写道:

我在拒绝“美援面粉的宣言”上签了名,这样会减少一些收入。我考虑了一下午,仍然认为签名是对的。因为我们既然反美扶日,就应该直接从自身做起……

在那个艰难的岁月,朱自清没有随波逐流,更没有向命运低头。他那坚毅、正直的风范无形中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他用一腔热血和手中的笔,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向恶势力发出了最猛烈的抨击。

朱自清的形象,那个不能忘记的背影,将在人们心中越来越鲜活,也越来越清晰。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图书馆)


编辑:杨岚

关键词:朱自清 图书 背影 清华大学 图书馆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