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50平以下住房限制入学”增加教育焦虑

2018年12月12日 15:02 | 作者:王军荣 | 来源:东方网
分享到: 

深圳市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12月4日在其官网挂出的《关于学位申请的补充要求告示》(下称《告示》)提及,从2019年4月30日开始,申请该校学位的家庭,购买的住房面积按30平方米、50平方米划分后,对购买年限和居住年限做出了1年至6年的限制。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起舆论热议。注意到,5日深夜11时15分,深圳市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在其官网上宣布,“根据罗湖区教育局的意见”,学校决定取消《告示》。当晚,上述在官网上挂了不到两天的《告示》已被该校撤下。(12月6日《澎湃新闻》)

义务教育依相关规定应该是就近入学,所谓的就近自然是“家附近”,而有家则先要有“房产”,有“房产”才有入学资格,但住房的面积越大,选择越大,限制越小,这种入学资格和住房面积大小挂钩,是典型的欺贫爱富,这恰恰是与教育的宗旨背道而驰的。

其实,许多地方实施入学与住房面积挂钩,或者说以住房面积限制入学,做法往往受到诟病。今年5月,深圳翠园中学东晓校区贴出招生入学公告,其中对50平方米以下学区房提出要求:必须实际居住,且仅此一套住宅。这一消息引起广泛关注后,校方又删除了该要求。根据《绍兴日报》报道,今年4月底,浙江新昌县教体局发布《2018年新昌县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学区生招生实施意见》,其中对学区房房产面积作出了相关规定:“房产是指学生本人或其父母在城区的有效住宅房,且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此事一度引发临近的绍兴越城区市民“紧张”,最终该区教体局声明称,没有“限制小面积住户学龄儿童入学”的政策取向。显然,以住房面积限制入学违背教育公平原则,引起民众反对也是必然的,其结果也只能是直接“打脸”。

在优质教育资源紧缺的现实中,一些名校的学位是相当紧张的,而要想将孩子送入名校,住房就成为关键的因素,因此,也就有了学区房,一些家庭经条件不是很富裕的家庭,为了让孩子就读名校,只能购买面积较小的住房,虽然住得辛苦也算是为孩子获得了“入学券”,但入学资格一旦与住房面积相挂钩,这种“如意算盘”可能就打错了。应该说,各地以住房面积限制入学也是有苦衷的,因为教育压力太大,但这么做,却是治标不治本,反而增加了家长的负担。教育公平任重而道远,实现教育公平千难万难,但再难也不能以住房面积作为限制入学的门槛,这是以一种不公平解决另一种不公平。

教育公平是我们所追求的,但追求的过程中不能失却公平。从现实状况来看,以住房面积限制入学几乎成为潜规则,这样的潜规则从实际效果来看,并没有起到抑制“名校冲动”,但带来的伤害却是巨大的,在一定程度上还加剧了教育焦虑。“学区房”本是教育的畸形,解决之道唯有不断推行教育公平,而以不治本的方式限制入学,只会让民众增加更多更深的教育焦虑。以住房面积限制入学早该消失。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教育 面积 住房 入学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