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读·榜样读·榜样

广交会:对外开放的记录者

2018年12月12日 15:28 | 作者:林仪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1957年,由周恩来总理倡议创立,首届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在广州举办,简称“广交会”。那时,广交会几乎是中国企业对西方国家市场贸易的唯一通道。60余年来,广交会一直被看作是中国对外贸易的晴雨表,是国内历史最久、层级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国际贸易展会。不管是经历特殊历史时期还是特殊事件,广交会都没有停歇举办的脚步,完整地记录了中国经济对外开放60余载的历史:从劳动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从价格优势到品牌优势,广交会上的变化,映照出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铿锵步履。

timg (4)

资料图

“中国制造”走出去

10月15日,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门前,车流很早就排起了长龙。细心的广州市民发现,几天来广州地铁里异国人的面孔也多起来。

一年一届的秋季广交会来了!

李辉是一名“老广”司机,每年春秋两季的广交会都是他最忙的日子。“能参与到这一让世界了解广州、了解中国的盛事,我很自豪也很荣幸。”李辉说。

作为一名出租车司机,像李辉这样,因参与广交会而交上异国朋友、因参与广交会而感到很荣幸的广州市民还有很多。

在广州城市档案中,很难有一个名词像“广交会”一样,出现频率如此之高,也没有一个展会像“广交会”一样,与广州的城市发展史血脉相连。

凭借着广东与港澳以及华侨联系密切的优势,从1955年到1956年,广州先后举办了一些物资展览交流会,这便是广交会的前身。1957年,第一届广交会在中苏友好大厦展馆举办,随着外籍采购商越来越多,参展商品的数量迅速增长,广交会从中苏友好大厦迁至侨光路2号,又搬迁至起义路1号,后又搬到了流花路展馆,最后到现在的琶洲展馆,每一次迁移都见证了广交会的发展。

作为中国对外贸易走势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广交会到今年已经走过61年,共举办124届,见证了中国外贸经济的兴衰沉浮。翻看历届广交会的会展手册,这一”中国第一展”的发展史也跃然眼前。

1957年,初入世界的第一届广交会,有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1223位采购商参加,其中来自港澳的客商占到了八成以上;

时光走向1978年,步入不惑之年的第44届广交会,拓展了参展内容,首次开展补偿贸易、来料加工、来料装备等新业务,吸引了来自97个国家和地区的21081位展商参加;

行至1999年,第85届广交会上,首批获得外经贸部批准、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私营企业代表被吸纳进来;

2007年,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从第101届开始,广交会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首次设立进口展区。一字之变的背后,是广交会从最初的单向出口交易平台到进出口双向平台,从“走出去”到“引进来”,从“卖全球”到“买全球”。

据广交会组委会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124届广交会,展会61年间累计出口成交约13545亿美元,累计到会境外采购商约842万人次。广交会不仅成为中小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起跑地,也成为我国自主品牌培育、壮大的重要基地,数以万计的中国中小企业从广交会开启商海旅程,货通全球。今天令世界耳熟能详的中国商品———海尔、美的、格力、爱仕达、贝发等品牌,正是30年前,从广交会萌芽壮大,成为国内乃至世界知名的行业领军企业,有的还成为世界500强企业。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喻季欣用4年时间,采访了百余位受访者,2014年完成《逐梦世界——广交会传奇》一书。书中他采访的每一位受访者,都有一段与广交会如友人叙旧的温情故事。

香港商人李欢与广交会有着60载不散的交情,“广交会是我此生的家国梦!”受访中,李欢说。

新西兰商人维克多·潘西佛从1958年,自己27岁时第一次参加广交会,此后追随这一商贸盛会40余载,直至2010年去世。在新西兰,当地媒体把他称为“中国商人”。

意大利籍瑞典商人可可扎,1966年,同样以27岁的年龄首次参加中国广交会,截至受访的2014年,这位78岁的老人又来了,他笑称:“我是中国的情人。”

从1978年到2017年,中国货物进出口从11.4亿美元逆差变成4225.4亿美元顺差。跨越60余载,“广交会”打破封锁,见证中国逐渐成为贸易大国。

岁月积淀的品牌价值

“1957-1965年,广交会初创期,出口交易额占当年中国出口总额的17%;1966-1977年,占比达到了41.5%,鼎盛期是1972、1973年,超过了当年出口总额的50%。然而,伴随本世纪初,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内外贸出口陷入疲软,广交会的好光景逐渐消逝。”

20180505220512_9a7a66a3c5a118e06a34efd80882d299_1

资料图

据广交会组委会负责人徐兵介绍,从广交会组委会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也可得到印证。数据显示,从2008年的近十年来,广交会成交总额连年回落,2007年全年成交额为738.4亿美元,2015年已跌至550.66亿元。从官方统计的采购商人数来看,也有回落之势。数据显示,2012年前,广交会每届参展采购商均超20万人,但从2012年秋季广交会至今,采购商人数每届在18万人左右。不少参展商接受媒体采访,都有共同的感受:“来走秀的参展商越来越多,现场成单的越来越少。甚至发现广交会期间,广州的酒店都没那么难订了。”

“新形势下,广交会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商务模式,提高服务水平,支持广大参会企业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更好地发挥全方位对外开放平台作用,在更高层次上运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推动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促进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2016年,第120届广交会甫一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便致信祝贺并提出新要求,这也为广交会如何走好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了新方向、新思考。

据连续两年参加广交会的聚单网CEO施平观察,近年来参加广交会的采购商已经呈两极分化,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大型的国外采购商,二是海外电商采购或者是非常传统的如非洲等地的采购。在外贸形势不景气形势之下,已有不少企业逐渐摆脱传统发展模式,力争在逆势中取得全球市场竞争主动权。

“广交会的专业性还有所欠缺。站在展位放眼望去,旁边的展位有卖家纺的,也有卖布料的,有品牌展位,也有低端发展的小摊位,这就会让客商的效率打了折扣。”绍兴闻翔纺织有限公司经理洪孟飞参加了多届广交会。他以寻找窗帘窗纱产品的商客参与体验为例,“他们必须走完纺织展区的全部展位,才不会错过四散在展厅的各类窗帘窗纱产品。”在洪孟飞看来,过去广交会的确是为中小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平台,然而随着外贸转型升级的推进,也需要通过提升产品品质来更好地引导外贸企业发展。

采访中记者发现,虽然一些国内企业对参与广交会的热度有所下降,但在大部分的参展商眼里,广交会依然是他们第一选择。许多境外采购商评价广交会时,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词:信任。

经历60年的发展,这是岁月积淀的品牌口碑,是份宝贵的品牌价值,这也恰是广交会未来可持续创新发展的最大优势所在。

改革开放再出发

“改革开放为广交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广交会因改革开放而兴、因改革开放而强。广交会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缩影和标志。”徐兵感慨道。

189158995

这是10月15日拍摄的第124届广交会展馆。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徐兵表示,自1957年创办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以改革开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党的十八大召开为标志,广交会经历了创办成长、探索发展、蓬勃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四个阶段。这期间,广交会紧紧围绕国家改革开放大局和外经贸发展战略,在各历史时期不断改革创新,从内容、形式到功能都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

2007年进口展区的设立,不仅让广交会在国际贸易方面的功能更加丰富,也让“中国制造”和世界精品在这里“相遇”,推动着中国外贸变大变强。

除了展览和交易,广交会更成为带动外贸企业加速打造外贸竞争新优势的重要“策源地”。徐兵介绍说,近年来,广交会通过举办产品设计系列活动、创办广交会出口产品设计奖、举办高端会议论坛等举措,推动功能更加丰富完善,已发展成为以贸易成交为核心,兼具结识客户、行业交流、贸易对接、设计引领、新品展示、品牌推广的多功能综合贸易平台。

不仅在线下展览,广交会还从2012年开始积极探索线上展览,打造“网上广交会”,获得了大量有益的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除了线下服务,广交会还开通了线上“参展易捷通”服务,为参展企业和采购商在线办理展品网上登记、查询审图、单据申报等业务提供了便利。

“我觉得这个展览是全世界最棒的,因为中国的市场规模很大,来这里的不是大卖场就是大客户,碰到大公司的机会蛮多的。”美国重型工程机械巨头卡特彼勒公司从2016年起连续三年参加广交会进口展,其特许销售商——美国东方风机公司总裁喻志鸿表示,他们看准了中国的市场,也看准了广交会所提供的“买全球卖全球”的开放型国际贸易平台,不远万里带着最高端的产品来到这里寻找“金矿”。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作为中国进出口贸易的“风向标”,广交会近两年还致力于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力求使自己成为连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贸易的桥梁和纽带。目前,广交会已与32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46家工商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为这些国家的企业提供咨询、参展、与会及贸易促进服务。

越来越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进口展区的参展主体。穿梭于广交会场馆间,来自东盟、中亚、西亚、南亚等地区身着异域服装的采购商不时进入视线。而据广交会组委会提供的数字,第124届广交会期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采购商到会84,578人,占比44.56%,同比增长0.16%。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成交96.3亿美元,增长2.7%,占总成交额的32.3%。

第124届广交会11月4日闭幕,紧接着第二天,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在上海开幕。两场盛会无缝对接,展现中国重塑外贸新格局的信心,宣示中国与世界共享高质量发展红利的决心。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改革开放40年来,广交会到会采购商人数翻了十倍以上,欧美采购商比重大幅上升,来自20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赴会参与,在更高层次上运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着中国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有人说,广交会是一座连接中外商贸的金桥。通过广交会,世界看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脉络,也看到了中国经济前进的方向。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中国 采购 发展 企业 世界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