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着力构建新时代知事识人体系

2018年12月17日 14:24 | 作者:马丽 | 来源:学习时报
分享到: 

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全面深入地知事识人,做好干部考核工作,是科学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基础,也是有效激励约束干部的重要依据。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建立日常考核、分类考核、近距离考核的知事识人体系。这为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做好干部考核工作提供了遵循。

突出政治标准在干部考核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在干部选任等环节把政治标准作为首要标准,这是由政党的政治属性决定的,也是保证政党团结统一、实现政治主张和政治目标的必然要求。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党近年来选拔任用干部的根本原则。对一名干部的识别和判断,不仅仅需要评判其“能”“勤”“绩”“廉”,更需要把“德”尤其是政治品德放在突出位置。在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的“四德”标准中,政治品德位居首位,是“识人”的核心维度。对干部的考核是全面客观准确知事识人的重要基础,如果只在任前考察中重视政治标准,而忽视政治标准在干部考核中的地位,就难以做到对干部政治品质的充分掌握。2011年中组部曾印发《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提出干部考核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要突出对德的要求,加强考核干部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纪律、党性原则等方面的表现。应当说,重视政治标准已体现在干部考核制度的演进过程中。

当前,要突出政治标准在干部考核中的重要地位,难点和挑战在于如何科学合理地把干部的政治标准体现到干部考核体系中来。要把政治标准在干部考核中落到实处,需要确立具体细化的干部政治品质评价标准体系和办法。政治标准体现在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等方面,要在干部考核中反映干部的政治品质,政治标准这一指标就不能是抽象的、笼统的,而必须是具体的、可操作的。从各地组织部门的实践看,一些地区已出台政治标准量化考评办法,通过动态考察、记录、评价干部在日常及关键时刻的政治表现,最大限度将政治标准具体化,探索对干部进行政治标准的量化考核评价。这些做法把相对比较抽象的政治标准转化成为一系列可考、可评的指标,使对干部政治标准的考核有了操作的细则和明晰的抓手。

要把政治标准在干部考核中落到实处,应着重探索从干部的切实行为中界定、评判其政治品质的有效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考核干部要“注重了解干部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处理复杂问题、应对重大考验中的表现”,“在大事上看德识才”。判断一名干部是否对党忠诚、政治上过硬,不仅仅要看他说了什么,关键还要看他做了什么。近年来,一些地区在干部考核工作中围绕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情况,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履行管党治党责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等内容纳入干部考核指标体系中来,将干部的政治品质与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工作挂钩,使政治标准考核评价结果更能获得干部和群众认同。

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干部考核指标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党在各个领域的工作重点也随着主要矛盾的变化在进行着相应调整。有什么样的尺子,就有什么样的干部,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干部考核指标体系有助于为广大干部提供与时俱进的行动指挥棒和风向标,使干部的干事创业更加契合党的事业在新时代的新要求。

首先应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的内容构成决定着广大干部的行为导向,党要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就需要在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中纳入用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用以推动新时代发展的指标要素。党的十八大以来,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已体现在各地区的考核评价实践工作中。在党中央的要求下,各地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产能过剩、科技创新、安全生产、新增债务等指标的权重,更加重视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当前,应进一步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方面对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进行完善,着力突出发展质量和效益、创新能力、实体经济水平、生态环境保护、脱贫攻坚、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群众的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要素,并据此改革干部实绩考核指标体系的设置,增强对各类考核指标的统筹整合,完善考核办法,健全奖惩机制,促进各级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

其次应进一步做好干部分类考核工作。针对干部考核“一刀切”“一锅煮”现象,要强化分类考核,对资源禀赋、基础水平、发展阶段、主体功能区定位不同的地区在考核内容上要区别对待。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我国的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等四种类型,不同类型区域有着不同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开发管制原则。应进一步严格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根据不同的功能定位差别化设置干部考核指标体系,做到重点突出、针对性强。此外,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分类考核工作也应进一步推进,对主要领导干部和班子成员、不同岗位的领导干部应有不同的考核要求,设置各有侧重、各有特色的考核指标,不能搞“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一种考核办法包打天下。

完善经常化、近距离考核干部的制度体系

在长期的干部考核实践中,一些地方存在重视年度考核和任前考察、轻视日常考核的现象,甚至一些地方“不提拔不考核、不换届不考核、不到年底不考核”,“不在现场看、不见具体事”,以至于对干部日常工作和平时表现了解不够,未能通过干部考核工作全方位、多渠道地科学评价干部。构建新时代知事识人体系需要完善经常化、近距离考核干部的制度体系,这是构建完整的干部考核工作制度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干部考核工作要达到全面和准确的效果,亟待通过制度体系建设的途径增强考核方式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在推进干部日常考核方面,应着力建立干部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换届(任期)考察、任职考察之间的联结,使日常考核成为考核评价干部的基础性工作机制。一套完整的干部考核工作制度体系,其内部的各种考核工作应是相互补充、相互印证的关系,只有使各种考核工作之间做到有机联系、统筹兼顾,才能有效激发干部日常考核工作的内生动力,变“年终算总账”为“平时常算账”。应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大数据技术在干部日常考核中的运用。推进日常考核意味着不仅仅是在年终搞集中性的考核,更要在干部的日常工作中看成绩、看实效。信息平台建设有助于打破数据壁垒,统筹综合干部各方面实绩信息,做好干部日常考核信息的统一管理;大数据技术有助于综合分析研判干部日常实绩的合理性,此类平台和技术的运用对干部日常考核工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近距离考核干部方面,应着力建设对干部近距离接触、多角度考察的工作机制,健全到基层干部群众中、从履职过程中考察干部制度,通过经常性、近距离、有原则地接触干部,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考察干部,使干部考核结果取得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的效果。推进近距离考核干部工作,需要加大力度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组工干部队伍。近距离考核对组工队伍的政治标准、专业素养、结构数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应着重从政治品质、专业能力、专业精神等方面加大对组工干部的培训培养,以组工干部队伍素质和专业水平的提升切实带动干部考核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考核 干部 政治 标准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