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政协关键词 政协关键词

从“八字方针”到“十六字方针”

2018年12月18日 14:25 | 作者:张献生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1982年9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继续‘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图为应邀参加大会的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无党派人士。

1982年9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继续‘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图为应邀参加大会的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无党派人士。

“十六字方针”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

1956年,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针对社会主义条件下还要不要多党合作问题,首次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同年9月,党的八大把“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确定为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基本方针,从而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多党长期合作的理论基石和基本格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认真总结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关系遭到破坏的历史教训,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发展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成为新时期正确处理中共同民主党派关系的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把“十六字方针”作为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贡献和人民政协的优良传统给予高度评价。这也是在新时代坚持“十六字方针”的现实作用之所在。

1956年,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针对社会主义条件下还要不要多党合作问题,首次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同年9月,党的八大把“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确定为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基本方针,从而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多党长期合作的理论基石和基本格局。

1982年1月,胡耀邦同志在第15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讲话中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一定要同党外朋友真正建立起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关系。”

同年9月,在党的十二大政治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党要继续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少数民族人士和宗教界爱国人士的合作。”

我们党在提出多党合作的“八字方针”26年之后,在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为什么要将其拓展并确立为“十六字方针”?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回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协协商制度的基本方针,现实价值和作用是什么?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在新时期的奋斗目标,是把国家逐步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具有高度民主和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既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根本任务之一,也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保障。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任务和要求,就是加强同党外人士的合作共事,正确处理党同党外人士的关系,使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等“以主人翁的态度,关心国家大事,热心社会主义事业,就国家大政方针和各方面的工作,勇敢地、负责地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和批评,做我们党的诤友,共同把国家的事情办好”。

由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特别是“文革”十年,发生了一些冲击和伤害党外人士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胡耀邦同志在统战工作会议讲话中提出,“我们应当鲜明地向全党同志提出,同时也告诫党外朋友,在新的历史时期,一定要同党外朋友真正建立起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关系”。党的十二大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

从“八字方针”提出到“十六字方针”的确立,不仅是内涵的丰富,而且是“一种带根本性的变化”。主要是:新时期统一战线和民主党派的性质发生了变化。统一战线由过去的阶级联盟变成“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爱国统一战线;各民主党派由改革开放前的“民族资产阶级的政党”,变成“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与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联盟”。中共同党外人士的关系发生了变化。统一战线中的矛盾大多数不再具有阶级斗争的性质,主要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又联合又斗争”转变为“又团结又批评”。共同的目标任务发生了变化。致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成为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等的共同追求和奋斗目标,并形成了命运共同体。

确立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关系的准则

1956年多党合作“八字方针”的提出,奠定了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长期合作的基本格局,明确了发挥监督作用的重要功能,但这种合作的关系的性质、状态和要求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描绘。多党合作中出现的曲折,又导致在建立合作和谐的党际关系上出现迷茫和困惑。改革开放新时期,伴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八字方针”到“十六字方针”的拓展,党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关系的性质、原则和要求也逐步确立起来。

明确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和政党关系的性质。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多党派合作,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

1986年中共中央批转中央统战部《关于新时期党对民主党派工作的方针任务的报告》提出,把团结各民主党派致力于实现新时期的总任务作为巩固和发展多党合作的基础和根本目标,把坚持党与民主党派互相监督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把民主党派当作一支重要的依靠力量。

1989年中共中央制定《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明确,我国政党制度根本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也有别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一党制;我国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中共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规定了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和发挥民主监督作用的总原则。2005年制定的《关于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总结提出了多党合作必须遵守的六条政治准则。从而确立了多党合作基本的政治原则和政治规范。

支持民主党派独立自主开展工作。1982年提出建立“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关系时,习仲勋、李维汉、乌兰夫等同志,都提出重新明确李维汉同志1956年提出并经过中央审核的一个重要的政策原则,即“民主党派具有在宪法规定的权利义务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以更好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1989年12月,这个重要政策原则写入《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之中。这就为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了基本条件,提供了重要动力。

真诚广交深交党外朋友。“十六字方针”确立后,中共中央有关文件明确要求,“各级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在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中交些知心朋友,特别要交诤友,从他们那里得到帮助和监督”。2015年颁布的首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把“带头广交深交党外朋友”,作为党委主要负责人履行统战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的重要内容。从而以真诚交友取得党外人士的依赖,以增进感情赢得事业同心。

自觉接受党外人士的监督。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明确提出,“中共处于执政党地位,领导着拥有十一亿人口的国家政权,非常需要听到各种意见和批评,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鼓励支持民主党派与无党派人士“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各项工作提出意见、批评、建议,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并且勇于坚持正确的意见”。从而为党外人士做挚友诤友创造了良好环境。

奠定人民政协新时期体现特色发挥优势的基础

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后,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和政治协商机关,继续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挥作用。“文革”中,虽然政协还是要的,但也受到严重冲击。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人民政协如何适应新的形势任务,更好体现特色、发挥优势,是人民政协开创新局面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从“八字方针”到“十六字方针”的拓展和确立,为新时期明确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和功能作用发挥起到了奠基和推进作用。

人民政协性质定位在不代行人大职权后就有不同认识,其中之一就是把政协作为国家权力机关或半权力机关,后经毛泽东同志一锤定音,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发挥协商作用。1982年修改宪法和政协章程中,又出现了政协要不要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问题,人民政协地位作用写入宪法后,有些同志又提出政协应不应对政府工作进行质询和弹劾的问题。党的十二大确立“十六字方针”,对正确认识政协的性质定位提供了有益启示。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人民政协的重要组成单位,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的重要平台,“十六字方针”作为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凸显了人民政协党派性机关的性质,使“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成为人民政协性质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特别是“十六字方针”作为处理党与党外人士关系的重要准则,本身就包含着政治合作的规定性,即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实质上就是党与党外人士政治合作的形式和体现,这种政治合作关系只能是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而不能使政协成为国家权力机关。正如胡乔木同志对政协地位和作用的说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是指各党派之间的关系,不要和国家权力机关混同起来,不能在国家权力结构中法律化。随着宪法和政协章程的修改完成,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形式、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发扬社会主义民主重要渠道的性质定位确立起来、贯彻至今。

“十六字方针”的确立,也为人民政协发挥功能作用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基本准则。1982年政协章程明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根据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和群众生活的重要问题进行政治协商,并通过建议和批评发挥民主监督作用”。2006年中共中央首次制定的《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促进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充分体现和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特色和优势”。改革开放后历届全国政协主席在政协全体大会作重要讲话中,无一例外地强调坚持、贯彻和实行“十六字方针”。他们对政协在新的历史时期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的要求,如真诚合作共事,发挥各民主党派、各族各界代表的“诤友”作用,鼓励不同意见的交流和讨论,以道相交同甘苦、以诚相交见肝胆、以志相交共奋斗,凝聚共识和资政建言双向发力等,无不凝结着“十六字方针”的基因,体现着“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把“十六字方针”作为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贡献和人民政协的优良传统给予高度评价。这是“十六字方针”的历史价值之所在,也是在新时代的现实作用之所在。

(作者系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统战部原副秘书长)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