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政协大事记 政协大事记

改革开放港澳与内地始终在一起

2018年12月18日 15:32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两地依托祖国内地,共享发展机遇、共谋区域合作、共拓海外市场,已经走上了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图为港珠澳大桥。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两地依托祖国内地,共享发展机遇、共谋区域合作、共拓海外市场,已经走上了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图为港珠澳大桥。

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期间,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就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期间,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就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建言献策。

香港、澳门在国家发展进程中始终扮演着独特而重要的角色,港澳同胞既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也是改革开放的建设者和受益者。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两地依托祖国内地,共享发展机遇、共谋区域合作、共拓海外市场,已经走上了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

如果说改革开放是港澳经济社会腾飞的第一个重要引擎,那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就是第二个。在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充分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持续提升大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工作上,历年来都有港澳全国政协委员的参与和贡献。

时间是最好的证明

21年前的7月1日,港区全国政协委员们不会忘记——零时许,香港会展中心,伴随着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徐徐升起……19年前的12月20日,澳区全国政协委员们也永远无法忘怀,《七子之歌》的旋律响彻神州大地,经历了400多年风风雨雨的“游子”——澳门,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实现香港平稳过渡和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根本保障。中央政府、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把香港放在心上,不止是为收回主权,更要保持那里的长期繁荣稳定。香港有和平的昨天、繁荣稳定的今天是中共中央几代领导集体高瞻远瞩、英明决策的结果。”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陈佐洱说。

香港如是,澳门亦如是。30余年的发展,全国政协委员张明星已经扎根濠江,爱上澳门。他旗下企业涉及房地产、旅游、进口贸易等多种产业,多家企业都是澳门当地的知名企业。这些年来,他见证了改革开放的春风给澳门带来的机遇,见证了澳门回归祖国后的繁荣稳定,更见证了背靠祖国内地的澳门,在“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同时也搭上国家发展的快车。他既为澳门骄傲,也深感使命在肩。“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们真的是遇上了好时代,赶上这个好时代的人,都应该有使命感。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时间是最好的证明,委员们看到,在“一国两制”的伟大实践中,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在包括港澳同胞在内的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港澳依托内地,走上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东方之珠风采依旧,亮丽的白莲花盛放空前。

改革开放“排头兵”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40年前,第一批参与内地改革开放建设的港澳同胞带着资金、带着技术、带着先进的管理理念,更带着赤诚的爱国之心回到祖国内地,参与建设、见证发展,为国家改革开放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参与和见证之中,他们也分享了国家发展的红利。他们,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40年后回首往事,除了激情奋斗的记忆,对国家发展变化的震撼和感动,更有对未来的信心和期待。

“改革开放打开了国门,把欧美的标准、消费习惯、设备、技术引进来了!”全国政协委员黄敏利说,“勤劳的中国人,运用外来的技术、设备加工生产,再将这些产品远销国外,赚来了改革开放的第一桶金。现如今,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创新,我们的技术也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几十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奔向强起来,我参与、我见证、我自豪。”

变化,悄然发生在城市建设上,也点滴体现在委员们的提案里。2018年,正好是梁华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第21个年头。从1998年首次成为全国政协委员以来,梁华每年提案关注的焦点,也在记录着他与改革开放同行的岁月。

“起初,我选择的都是比较容易看得见、摸得着的话题,例如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企业接触到的实际问题和建议等。”梁华说,到现在,他聚焦点已从个体到整体,从微观走向宏观。就像今年,他更关注的是澳门如何利用自身发展优势,融入到“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共建中。

“我们这40年,路是走对了。”这句话,发自全国政协委员施荣怀的内心,也是施家父子两代人一直深信不疑的。施荣怀的父亲、香港知名企业家施子清也曾是全国政协委员。施荣怀兄弟4人各自发展事业,并都是全国或地方政协委员。“我在香港土生土长,亲历改革开放40年,亲眼目睹了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改革开放带给内地的变化。”跑了40年内地的他认为,香港应该好好发挥“一国两制”的优势,继续稳固金融和专业服务中心的地位,乘势发展。“在总结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展望,相信留给后代的下一个40年,会更加伟大。”

积极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2017年7月1日,《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在香港签署。同年10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被列为“推动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全国政协一直积极推动。今年6月3日至15日,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围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化内地与港澳互利合作”赴港澳和广东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召开19场座谈会,走访5家港澳社团,考察广东省10余家科技园区、企业、口岸和单位,与90多位港澳地区全国政协常委、委员及港澳各界人士座谈;7月27日,十三届全国政协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目的只有一个:破解粤港澳合作困局,商讨大湾区崛起良方。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蔡冠深发起并邀请近120多位来自粤港澳地区的委员联名提案,建议由国家级领导人来统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三地主管成立高层次的“统筹委员会”,得到各方热烈响应。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立法会议员卢伟国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为香港进一步繁荣稳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香港可发挥在科技创新、法律仲裁等方面的优势,把握好大湾区的发展机遇。

“大湾区建设已实质启动,港澳青年要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现人才、资金、信息以及物流的有效流通,为国家战略发展注入新生力量。”全国政协委员霍启刚认为,针对港澳地区面临的突出问题,需要把鼓励更多港澳青年到大湾区内地学习和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研究相应政策措施,加大支持和投入力度。

委员们纷纷表示,大湾区建设要发挥“一国”之利、“两制”之长,并将大湾区建设作为深入推进“一国两制”的新实践、新平台,推动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实现港澳地区长期繁荣稳定,彰显“一国两制”的优越性和国际竞争力,同时,为解决台湾问题起到政治上的示范效应。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