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胡晓鹏:认清经济长期向好发展态势

2018年12月25日 15:36 | 作者:胡晓鹏 | 来源:解放日报
分享到: 

作者: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胡晓鹏

近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正确理解这一重要论断,必须立足长期大势辨析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认清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前景,变压力为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战略机遇共享性增强

中国之所以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本在于中国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其他国家的战略机遇期。战略机遇期的国家独享性削弱、共享性增强,客观上带来了持久性的结果。实践中,我们看到“一带一路”的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和自然资源等战略性产业向外延伸。这种转型红利的释放,将推动“中国红利”的全球共享。同时,随着“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发展红利的不断积累,其发展水平的提升和市场的逐渐成熟,反过来会给中国发展带来全新机遇,由此形成彼此构造机遇的良性互动。

中国之所以将长期处于战略机遇期,还在于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没有改变。当前,中国经济走到了增速换挡期。这个阶段较前期增速呈下降趋势,但与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相比,中国并没有陷入低速增长通道,增长速度仍然处于中高位水平,增长内在潜力依然很大,经济发展具有可控性和稳定性。

同时,伴随从高位到中高位的增速转折,中国经济将进入结构优化、质效更高的发展轨道。过去20多年,人口红利和资本的大规模投入支撑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随着国民经济总量的积累,2001年至2015年间,中国经济的创新驱动效应持续增长,全国平均创新驱动效应预计在2020年左右将越过门槛值0.4017。届时,依赖于技术投入的创新驱动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中国之所以将长期处于战略机遇期,还体现在国内积蓄的巨大发展潜力。中国有着庞大的市场需求,10多亿人口的市场需求正在从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从传统消费向新型消费的转型升级。这种经济特质不仅有助于抵消外部风险、增强经济韧性,还能对互联网+、数字经济、新科技的产业化提供广阔发展空间,为新一轮跨越发展提供无限可能。

不仅如此,中国还致力于通过改革红利的释放,来促进经济能级的提升。我们正在不断理清社会保障、人口流动、土地管理、财政税收、价格形成和收入分配等关键领域存在的价格扭曲和资源错配等,这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活力之源。

拥有足够韧性和巨大潜力

进一步来看,中国发展拥有足够的韧性、巨大的潜力,经济长期向好的态势不会改变。

一是劳动效率不断提升。统计显示,我们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从2002年的23969.26元/人已上升至2017年的101231元/人,增长了3.22倍。到2020年,预计将提高到人均12万元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跨越“中低收入陷阱”的关键。

二是内需增长潜力不断释放。麦肯锡研究报告预计,中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到2020年将上升到45万亿至50万亿元。同时,2017年中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58.52%,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根据测算,城镇化率每提高1%,可以带动1000多亿元的新增消费需求。

三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数据显示,服务业增加值每增加1%,将带来100多万个新增就业岗位;第三产业占比每提高1%,城乡差距就缩小0.014%。随着现代服务业的蓬勃发展,产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将变得更强。

四是自主研发能力不断提高。如果以2005年为基期,2016年中国的创新指数、创新环境指数、创新成效指数分别上升81.2%、72%、57%。与此同时,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0年的50.9%提高到2017年的57.5%。在党和国家政策的引导、支持下,中国的创新环境将持续得到改善,创新成效会进一步提升。

五是战略引领统筹能力不断加强。近年来,我们相继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战略,战略层级从国内迈向国际,战略思路从鼓励区域间发挥比较优势升级为统筹谋划经济带发展。随着上述重大战略的推进,中国有望突破国内外空间阻滞的矛盾,打造更大范围的要素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发展新格局。

总之,我们要紧扣重要战略机遇新内涵,增强忧患意识,抓住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提升化危为机、转危为安的实力和水平。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经济 发展 中国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