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为了国家利益与国际正义——专家热议改革开放40周年国际法工作成就

2018年12月28日 21:45 | 作者:王宾、温馨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新华社北京12月28日电题:为了国家利益与国际正义——专家热议改革开放40周年国际法工作成就

新华社记者王宾、温馨

在南海问题上为捍卫主权领土完整“亮剑”,在地区热点问题上发出正义之声……28日,在改革开放40周年国际法工作座谈会上,多位专家表示,我国通过国际法在维护国家利益、推动国际公平正义方面不断走深走实,国际法工作成为改革开放成功实践的“助力器”。

数据显示,我国参加了几乎所有普遍性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500余项国际公约。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黄进说,我国从国际法的接受者、跟跑者转变为参与者、建设者,为中国和世界的共同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以海洋领域为例,尊重和融入国际法治有力保障了国家安全与利益。”联合国国际海洋法法庭法官高之国介绍,1982年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国际海底矿产资源是人类共同继承财产作出规定,“运用这一开发制度,目前我国已与国际海底管理局达成多项相关勘探合同,为我国金属、生物等多种国际资源勘探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法制保障。”

自2008年起,中国海军严格依法依规,共派出31批护航舰艇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高之国说,这些行动成为我国运用国际法保障海上运输安全的成功范例。

如今,以规则为基础的全球治理与国际秩序面临挑战,国际关系民主化、法治化呼声渐高。“在气候变化等环境法领域,中国主张各国广泛参与,同时推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运用国际法不断推动全球治理向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中国国际法学会常务理事、武汉大学教授易显河说。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专家表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旗帜鲜明地坚持尊重和维护文化多样性,符合国际法的正确发展方向,夯实共商、共建、共享的互利合作的法治之基成为时代要求。

目前,我国已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数十项司法协助条约、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等。“法治‘软联通’是‘一带一路’合作的有力制度支撑,为相关经济活动提供适用行为准则、为争议争端解决提供框架,有助于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易显河说。

“在我国加快对外开放合作的背景下,国际法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上诉机构原主席张月姣表示,应加强涉外法律体系建设,培养更多通晓国际法治规则、善于处理国际法律事务的专业人才,提高我国在各级国际机构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国际法 国际 正义 专家 改革开放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