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北京市东城区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 北京市东城区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

李杨薇:以创新思维助力东城文化展示与传播

2019年01月08日 10:16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李杨薇

文化体育界别委员 北京电视台新闻节目中心主持人 李杨薇  摄影:张传东

东城区既是首都功能核心区,也是千年古都核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底蕴深厚、无可替代。如何将其更好地发掘、展示并进行传播,既是东城传承北京历史文脉的重要一环,也是扩大东城对外宣传、提升“文化东城”影响力的关键一步。近年来,东城区在发掘和展示历史文化资源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同时也在想尽一切办法推介东城文化,打造“文化东城”品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进入新时代,如何运用好新时代的传播规律,以创新的思维展示和传播东城文化,是能否进一步扩大东城文化影响力的关键。

在此,我从一个媒体人的角度提几点建议:

一、 创新传播方式

提升东城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需要借助媒体,这其中既包括传统媒体,也包括新媒体——二者的受众群体、年龄层次有所不同。目前,我们利用委员的资源优势,已经抓住了传统媒体的受众,《40年,我和我的东城》系列专题片,制作精良、史料权威,北京电视台李欣老师的团队几乎代表了国内最顶级的拍摄水平,因此,无论是从汇报展示上,还是从资料留存上,我们已经有了内容为主的基础,也在年长一些的观众中传播、推广了东城文化。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用创新的思维丰富传播方式,借助新媒体,满足受众多渠道获取信息的需求,尤其是吸引年轻受众了解东城,这也是东城文化得以传承的关键。我知道,我们有“北京东城”的官微,还有“戏剧东城”“东城艺苑”“文明东城”等多个侧重不同方面的公众号,但其实,新媒体的传播方式还有很多。以即将开展的“寻找最美东城院落”活动为例,除了传统的社会推荐、专家评选、百姓投票外,我们完全可以用互联网思维,与当下影响力大的新媒体平台合作,借力打力。

(1)抖音:我们虽然开设了“北京东城”抖音号,但粉丝和点赞数都很尴尬(粉丝,点赞)这跟动辄几千万上亿的大V相比就失去了开设的意义(其实北京电视台也有抖音号,但也并不成功,其中一个原因是各自为战,BTV新闻、BTV养生堂、BTV我是大医生,也就是一二百万的粉丝、几百万的点赞量)。因此,从一个媒体人的角度,我建议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安排专人负责抖音号的运营,让“北京东城”成为网红。“寻找最美东城院落”活动就可以借助抖音平台,广泛征集微视频并开展微视频大赛,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全景展示宣传东城院落。该方式也可用于传播东城胡同、建筑、非遗技艺等。

(2)H5:人民日报客户端在最近推出的“我与改革开放40年”、去年推出的“庆祝建军90周年”时光照相馆,在朋友圈里刷屏了,大家纷纷尝试,而且每一张照片生成之后左下角都会有一个“立即扫码体验”的二维码便于一传十、十传百。这样的小游戏,很便于操作,更利于传播,只需几个通用的场景、几张通用的照片,就可以制作完成。因此,我们类似“寻找最美东城院落”的活动是否也可以借鉴这种传播方式,利用我们资料照片的优势,打造系列H5,把个体置身于东城的院落、胡同、建筑中,体验年代和角色的变化,在娱乐中传播东城文化。

(3)腾讯、今日头条等:这些社会媒体的大数据平台较为完善,且擅长精准推送,如微信朋友圈里每天早上的广告,今日头条的新闻、软文推送,包括淘宝首页上的网购推荐都是基于大数据的细分,每次几百万的推送,只要点开,下次还会默认,这是有力的精准传播,因此,我们在宣传上可以投入一部分精力和财力,与腾讯、今日头条等大数据平台洽谈,推送东城的最美院落、最美胡同、中轴线古建等相关软文,也可与抖音洽谈,在推荐栏展示我们制作精良的微视频,提升点击量。

二、 创新文化载体

调研报告中提到的“东城礼物”给了我思考和启发,“东城礼物”是东城文化的载体,也是我们在对外交流交往中的一张闪亮名片。然而,从一个媒体人的角度观察,我认为东城礼物如何打造需要思考,其中必不能少的就是“创新”。

我想“东城礼物”的IP是来源于“北京礼物”。北京礼物从过去的烤鸭、果脯、明信片、景泰蓝手镯到现在的兔爷、Q版京剧绢人、带着官帽的瓶塞,其类型已经在不断丰富,但不得不承认,它的创新理念依然赶不上故宫。虽然故宫最早的文创思维也是来源于台北故宫,但现在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模式,如故宫胶带大火,就是因为印上了“朕知道了”几个字,后来又发展为印上皇帝、格格等人物或《兰亭序帖》《千里江山图》等书画作品,一经面世都是供不应求;最近一支难求的故宫口红,就是因为口红管体上融入了后妃服饰与绣品的元素,每支卖到了199元依然被抢购一空;还有故宫雨伞、朝珠耳机等。这些充满创新思维的文创产品不仅让故宫文化走入寻常百姓家,也提升了故宫的收入,据统计,2017年故宫所有文创产品的全年总收入高达15亿元。

其实故宫就在东城界内,像故宫、天坛、前门、钟鼓楼、王府井……都是东城的IP,我们在打造东城礼物的时候完全可以以其为依托,挖掘东城特色、融入创新思维。比如,除了借鉴故宫的文创思路,我们可以依托这些文化古迹设计一些造型精美、功能实用的冰箱贴,据我所知,很多爱好旅游的人都有收集冰箱贴的爱好。当然,要发掘更多的智慧也可以像故宫一样与文创公司合作,或是向社会征集文创产品方案,开展“东城礼物创意设计大赛”,借鉴2022年冬奥会特许商品“众筹预售”的模式,达到一定下单量投产,否则退款,这样既可以提升东城文化的传播力,也可以降低宣传成本。

相比较之下,我倒不太建议调研报告中提到的把装帧精美的画册作为东城礼物,这种形式一来过于传统,二来价格不菲,而且很难达到预想的宣传效果。作为媒体人,在采访、出席活动中经常会收到各种画册,大家几乎都不会带走,即便带走也不会留存,更不会在生活中留下痕迹。这就需要我们把这些美图换一种形式展示和传播,比如做成杯垫、鼠标垫,像冬宫一样把名画做成冰箱贴,哪怕做成日历、工作日志,被带走和留存的可能性都会更大。但是这些历史图片的价值不可否认,所以无论能否在文创产品中呈现,一定要作为资料永久保存,留住东城文化的记忆。

提到保存东城记忆,还有一点建议供参考,作为一个媒体人,我发现现在真正了解东城历史文化、真正对过去老北京胡同有完整记忆的人越来越少,大多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二十年后,当这些老人故去,我们还能唤起多少老东城的记忆呢?因此,我建议一方面系统性地整理留存史料,一方面系统性地收集一批了解东城、尚健在老人的口述实例,使其成为更鲜活的史料,留住东城真实、生动的记忆。

三、 系统性打造智慧东城文化

调研报告中也提到,目前东城的“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和展示的智能化有待加强”。据我了解,虽然现在个别胡同已经推出了二维码标识牌供大家了解和传播胡同文化,但并未形成系统。与其各自为战,不如形成合力,整体打造东城旅游的智能化系统,将东城的街巷胡同、名人故居、景区景点、各类文化遗产的介绍、解说整合成一个APP,这样无论走到哪一处文保区,只要扫一扫“东城旅游”的二维码,游客就可以把东城文化打包收入囊中,既方便快捷,避免了零散化传播,又是对东城文化的整体宣传和推广。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东城 文化 传播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