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北京市东城区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 北京市东城区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

陈工:以文化人 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共教育平台

2019年01月09日 14:24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3

发言人:民建东城区委副主委,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副总经理 陈工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我发言的题目是《以文化人,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共教育平台》。

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他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东城区作为首都核心区,在北京乃至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要起到示范作用,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方面更要走在前列。为此,东城区推出了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实施方案,利用丰富的文博资源,提出“文化·传承2030工程”,将京剧、书法、诵读、中医药、古建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五条主线,所属各学校均围绕主线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取得一定成绩。但通过调研发现,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

在博物馆、艺术馆等内容提供方面。一是传统博物馆的内容转化力不足,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公众提供差异化的教育服务不够;二是传统博物馆的课程辐射面不广,推出的公众教育课程缺乏更宽广的辐射面;三是内容提供方与课程需求方的连接性不强,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供给方缺少展示、推广和认证的平台。

在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诉求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青少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认识不清,一些流行文化使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迷失,给未成年人带来消极的影响;二是从事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亟待标准化。目前中小学校内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多以学校自主开发课程或由家长代课的形式开展,急需符合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体系化、标准化、规模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三是从事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在校教师和志愿者水平不一,特别是缺乏专职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师资。培训机构在教学质量、教学内容、师资上的研发投入,相比于博物馆等具有事业拨款的机构相差甚远;四是中小学获取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渠道不够权威。学校在选取内容和机构时也存在无法评估和难以选择的无奈;五是投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成本有待整合和提高。

为了全面推进我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提出以下建议:

建议一:以东城的公共教育资源为基础,建设传统文化公共教育平台,以解决公共文化资源转化及配给问题

东城区聚集了大批国家级的博物馆、艺术馆、图书馆,有条件基于公共文化教育资源,规划建设政府主导、行业指导、文化机构参与的公共教育平台。该平台作为第三方专业公益机构,在面向学校的传统文化内容梳理、课程体系搭建、社会机构调动等方面发挥整合和服务的功能。

一是汇聚具有权威性的内容库和具有延续性的课程。传统文化公共教育平台将面向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图书馆、研究所、高校等研究成果以及成熟的文化IP,通过征集、分类、梳理、整合、转化等多种形式,面向不同学龄阶段,形成全方位、多角度、可延续、能衔接的课程体系。

二是搭建具有公共服务属性的志愿者管理体系。针对从事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的师资需求,以传统文化公共教育平台为基础,建立志愿者服务、招募及管理体系;通过传统文化课程教学培训和考核,形成可授课的志愿者师资力量,同时配合以标准的课程体系和课件内容,确保传统文化内涵的正确传播。

三是基于平台建立区级配套资金统筹管理标准,完备评价体系。建议以传统文化公共教育平台为基础,基于目前课后330资金、综合社会实践资金等增加区级的资金统筹管理标准,并配合评审机制,将对进入学校的课程进行评选、认证和考核,对内容执行的准确性、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机构在校内的执行完成度、学生对课程的接受程度进行反馈,以指导传统文化课程的优化和升级、资金使用的合理和有效。

四是基于平台向社会机构提供政策扶持和资金补贴的申请通道。教育机构需要一些具有公信力的平台帮助其快速得到政策扶持。通过平台的聚集和放大的效应,政府相关部门也更容易发现政策在落地中的具体问题,从而及时对试点政策修订和调整,以便更好的促进相关扶持政策的有效实施。

建议二:以政府为引导,配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试点政策,促进传统文化进校园机制形成

一是以政策促进事业单位建设传统文化公共教育平台。建议以驻区公共文化单位为试点,配套完善传统文化公共教育平台的引导和扶持政策,同时参照教育系统的各类比赛或游学、研学活动,由平台与教委联合举办面向青少年的传统文化类活动、展示和研学游学,鼓励公共文化单位结合已有的工作基础搭建平台,以“先行先试”的方式,激发公共文化单位拓展面向校园提供服务的能力。

二是以政策引导学校和机构通过平台进行课程采购。建议参照北京市教研院“社会大课堂”的方式,以政策引导,促进学校通过传统文化公共教育平台采购传统文化课程,或与机构对接个性化定制课程需求,规范学校的课程采购流程、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机构的执行标准。

三是以政府为指导探索传统文化教育资金使用的创新方式。建议由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文化部门协同,对通过平台采购的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课程的资金使用及需求情况进行调研,并提供行业性指导和监管,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进校园的落实工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文化人”,将对文化强区、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提升文化自信起到重要作用,我们重任在肩、任重道远。

谢谢大家!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传统文化 平台 优秀 课程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