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恒宇委员:让农村留守儿童有一颗健康的心灵

2019年03月03日 19:48| 作者:王硕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3日电(记者 王硕)“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特别是寄宿制学校中的学生。”全国政协常委、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董恒宇今年特别准备了一份提案,呼吁建立农村(牧区)寄宿制中小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监测体系。

2018年,在调研草原牧区情况时,董恒宇来到了几所中小学,孩子们的笑靥让他倍感亲切。可是在和孩子们交谈过程中,他发现,很多孩子的愿望就是能与父母“多待上一会儿”。看到孩子们提起父母时满含期盼的眼神,董恒宇不仅也鼻子发酸。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是农牧区寄宿制学校的主要学生来源,他们的家长由于工作不稳定以及居住、教育、照料等客观条件限制,很多时候被迫短期或长期将孩子托管给学校。但由于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亲情关爱和有效监护,很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甚至极端行为。”在调研中董恒宇发现,目前各群体对农村(牧区)寄宿制中小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为此,他还专门梳理了当前国内对寄宿制学校心理健康的研究,“多以理论分析为主,缺少客观的描述与分析,所得到的结论缺少实证基础,甚至出现相反的结论。”

其间,多个学校的老师也向他反映,相关弘扬正能量的宣传报道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甚微,达不到想象中的效果。同时,有关地方虽然能够响应教育部要求,为各级各类学校配备专兼职健康教育教师,“但流于形式的多,干实事的少;应付检查的多,真正关注的少;政府在监督、指导方面不能完全发挥应有的职能,缺少一些具体的保障措施和统一的意见。”

与城市中许多教育情景不同,董恒宇了解到,农牧区的寄宿制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联系不太紧密,导致学生在两个环境中受到的健康教育形不成合力,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和行为;加之学校教育中尚缺少专业的健康教育教师,多以兼职代替,或专业教师资源明显不足,“往往一两个教师要服务于所有年级的学生,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都很欠缺。”

“心理健康是关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幸福的重要指标,所以在这一方面必须加以重视。”董恒宇很焦急,他认为,要从国家层面加强制度保障和财政支持,通过建立可操作、“接地气”的监测体系与评价体系,推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要落实领导责任制。”

他举例说,教育、卫生等业务部门可根据职能范围建立学生心理健康、体质健康水平评估和监测指标体系,以学生健康监测结果为依据,对学校进行考核与监督;同时,将学生身心健康的监测结果纳入到各级政府、教育行政机构的考评体系,建立问责机制,可以结合社会力量,引入以大数据驱动的第三方评价。

董恒宇建议,要加强对课程理论的研究分析,了解学生发展的规律,设置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课程。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还应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中。“特别是学校领导班子和家长都要更新思想观念和认识,强调培养‘身心发展健康’的人,而不是加工制造‘学习机器’。”他一再强调,“要确立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

编辑:吴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