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智深委员“点石成金”的故事

2019年03月05日 22:35| 作者:罗韦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5日电(记者 罗韦)将玄武岩矿石破碎均配后投放到特制的熔窑中,经过1500℃左右高温融化后,通过精制的漏板以高速拉制成似金色的纤维。这就是玄武岩纤维形成的流程。看似简单,却处处藏玄机。

这也正是全国政协委员、玄武岩纤维生产及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吴智深“点石成金”的故事。

“核心关键技术创新不是单纯的改进,而是全面深化甚至脱胎换骨般的革新,同时还需要精益求精, 即可谓‘创新+求精’”,这是吴智深创新驱动的动力和方法。

1986年,吴智深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硕士毕业后,留学日本、美国。在海外发展其间,掌握了高技术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智能材料与结构等多项国际先进和领先水平的核心技术。2009年,作为国家特聘专家回国服务。

回国后的吴智深有两条路可以选:一条是研究国家战略需求和重点支持发展的碳纤维,其技术体系在国际上已较成熟;另一条是攻破国际上还在发展途中,更需要开展原始创新研究的战略性新型材料——玄武岩纤维,“其生产能耗仅为碳纤维的1/16,价格相对低廉,更加绿色低碳。是符合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好项目啊!”

回首10多年来的发展,吴智深的科研经历勾画了一幅“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框架图:政府扶持是动力,市场需求是导向,平台建设是基础,科研创新是核心。目前,吴智深正带领团队并结合产学研合作攻克玄武岩纤维稳定化、高端化和应用技术各种难关。“未来,还要和碳纤维较量一下。”

接受采访时,吴智深畅想了建设高技术纤维材料的强国梦。他呼吁“国家对作为广泛应用的工业基础材料之一高技术纤维材料给予更高的重视。加快产业布局、产学研协同攻关、材料中试中心建设等方面的推进工作。同时,建议有关部门在工业强基技术领域,通过对科研经费资源进行合理优化的分散性配置,营造支持更广泛开展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

“核心关键技术很多都是磨出来的”,吴智深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在芯片技术、机器人技术、智能制造、新材料技术等方面建立一批支撑科研工作者开展“中试”(即从实验室产生的技术在实际应用前的艰苦试验过程)的研究平台。同时建议为原创科学与技术攻关设立一个特殊的“雪中送炭”的科研开发基金,支持有些处于爬坡阶段、急需资金支持,并在不远的将来极有可能取得重要突破的研发项目渡过难关。

编辑:吴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