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继委员:人才评价分类也是门学问

2019年03月06日 21:45| 作者:罗韦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6日电(记者 罗韦)3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东北大学校长赵继在教育42组小组讨论现场,替部分突破关键“卡脖子”技术的科研人员“喊冤”——

高校中比较看重的“杰青”“长江学者”等头衔大多是从基础研究视角“考量”的,这本无可厚非,但对于那些以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研究作为优势的科研人员来说,考量的就不够全面。

在赵继看来,人才评价体系中的高被引论文数量对于基础研究还是具有合理性的,但是大学的性质千差万别,所有高校都用同一种评价指标和体系就十分不合理。

“现在高校对人才评价‘唯论文’的现象已经有了一定扭转,更加注重研究质量了,但人才分类评价改革的任务依然艰巨。”赵继认为,人才分类评价机制的落实关键点在于基层单位落实政策要与自身定位、发展方向和目标,以及外界对大学(研究机构)整体的评价取向相契合,也要与政府导向、资源配置和社会舆论相一致。

换句话说,当高校的人才评价机制发生转变时,社会对于高校的评价却没有进行相应改变,就会导致两种评价导向不相适应,高校会感到“吃亏”和“委屈”。

对此,赵继呼吁,“要从体系上整体落实分类评价的导向,为大学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政策和舆论环境。”不能一边提倡人才分类评价,另一边又按照单一标准对高校进行评价,这两种不同价值导向的并行,会在发力方向形成夹角,使得政策落实的合力减小。

编辑:吴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