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小明委员:从“成果论”转向“创新论”

2019年03月08日 10:22| 作者:包松娅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 包松娅)“去年我参加了全国政协共青团、青联界调研,主题就是完善青年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从调研情况看,现有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具体到青年科技人才,真的存在一些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所长施小明听到“科技人才评价”的话题,顿时打开了“话匣子”,一些调研中的情况可以好好“唠唠”了。

调研中,施小明拉着不少青年科技工作者聊天,他发现大家有一个共同的心声,希望落实好中央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在职称晋升、项目评审、绩效考核中,更全面、准确地评价青年人才和科研成果的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不唯论文数量,不唯奖项级别。

当调研至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时,实验室里“鼓励原始创新、宽容异想天开”的横幅引起了包括施小明在内的委员们的共鸣。

“我特别能理解这样的心声。科研是一个需要耐得住寂寞的领域,要在某一个研究领域取得成果,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包容失败。”施小明说,如果青年科技人才把时间都用在写论文、参评各种奖项这样简单而“正确”的事情,是没有办法真正投入科研之中,“建议将‘分类评价’的指导意见真正落到实处,充分考虑青年人科技创新的特点,不能过分偏重成果的评价,应重点评估青年人才的创新能力、发展潜力,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机制,对于原始创新难度较大的基础学科,适当减少考核频次、延长评价周期。”

在现有的奖项评审中,要尽量降低地域经济发展差距对人才评价和流动的影响。“对评议专家的选择,尽可能保障多样性,在高级别项目和成果评价中,尽量做到‘大同行’与‘小同行’相结合,国内专家与国外学者相结合,同时吸纳青年人才参与,避免学术权威‘一锤定音’。”在施小明看来,大力推进人才分类评价,要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坚持共通性与特殊性、水平业绩和发展潜力,让各类人才各尽其能、各展其才。


编辑:刘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