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成龙委员:让人们舒服地看文物活起来

2019年03月09日 20:50| 作者:王慧峰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9日电(记者  王慧峰)名画展览生生造出一项新运动“故宫跑”,口红一经推出就刷爆社交网络,“紫禁城上元之夜”活动一票难求……在故宫博物院工作35年的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器物部主任吕成龙近年来明显感受到大众对文博的热情与日俱增,“闲暇之日去博物馆参观、欣赏历史记忆深厚的文物,已融入人们日常精神文化生活中,这是非常可喜的变化”。但同时,面对各地高涨的“文博热”,吕成龙也不忘“冷思考”。在他看来,在各地博物馆观众量大增的情况下,如何营造良好舒适的参观环境,值得广大文博工作者认真思考,拿出对策。

在吕成龙看来,目前让文物活起来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无非是举办陈列展览、出版图书、举办讲座、开发文创产品等,再配以各种电子音像出版物。“但目前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对于空前高涨的观众文化需求,服务质量难以跟上。”他认为,服务跟不上主要表现在陈列展览形式单调、文字内容乏味、参观环境差、学术讲座场次太少满足不了听众需求等。

吕成龙说,要想让文物活起来,必须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只有自己研究透了,再用通俗的语言讲清楚文物背后深藏的故事,才能使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更喜爱文物、更亲近文物,“文博热”持续下去才能有保障。他建议,应出版一些简装、便于携带的展览图录,收录展出的重要文物和展览前言、段落说明、知识链接等所有文字,以方便观众参观完展览后通过书中的文字进一步了解展览的内涵。

另外,“文博热”的兴起还凸显出另一些问题,那就是参观景点人满为患,致使参观舒适度大打折扣。

吕成龙告诉记者,春节期间故宫博物院推出的“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吸引大量游客参观,展室里观众摩肩接踵,致使人们很难靠近展柜,也就谈不上欣赏精美的展品了。另外,他以自己所从事的古陶瓷研究为例说,2010年以来故宫博物院推出了10多个大型古陶瓷陈列展览,这些展览都是建立在对展出文物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因此每个展览都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新颖的形式吸引大量观众前来参观。“但小小的展室,每天多达数千人参观,同样使参观舒适度大打折扣。”他说。

对此,吕成龙建议,对于观众特别喜欢的展览,可以另外售票或网上订票,以控制展厅内观众人数。展览文字在强调趣味性和可读性的基础上,一定要精炼,以减少观众因阅读太长文字而在展室停留太长时间,从而提高参观舒适度。

编辑:王琦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