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百灵委员: 落实老有所养共享美好生活

2019年03月10日 20:17|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10日电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41亿,占总人口17.3%,也就是说每6个中国人当中,就有一位老年人。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做好老龄工作,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需要我们下大气力来应对。

我们在徐州调研时遇到一位老人,他脑梗瘫痪在床18年,女儿女婿边工作边照顾,疲惫不堪。自从社区建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人可以短期托养,子女有了“喘息时间”,老人得到专业照料,女儿实现孝行心愿。老人说党和国家没忘记他这样的老人,养老机构建在家门口,不离开家就能得到照顾,活得更有尊严了。像这种将居家服务和机构服务融为一体的养老模式也在多地试行。

上海作为内地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的城市,正在探索超大城市养老服务模式,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推进“长三角养老一体化”等。实施“老伙伴计划”,4万低龄老年志愿者为20万高龄老人提供互助关爱服务,老年人“幸福指数”大幅提高。

但我们也要看到,中国老龄化发展迅速,到2025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养老服务供需矛盾将进一步显现。应针对不同养老需求,靶向服务,重点解决好以照护为主的基本养老服务。

一是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专业化。整合家庭照护支持政策,通过适老化改造、上门服务、家庭病床,让居家养老得到专业服务。同时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减轻老年人的经济负担。二是推进社区养老服务便利化。发展城乡社区为老服务中心,提供日间或短期照护服务、配餐陪伴、应急救助、文化娱乐等,让社区支撑家庭养老,以低投入解决90%以上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三是推进机构养老服务标准化。注重医养结合,建立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和评价标准体系,养老机构向品牌化、专门化发展,满足不同群体特别是高龄、独居、失能、失智老年人的需求。四是推进服务队伍职业化。加强职业资格认证和业务技能培训,实行分层分类管理。同时积极探索机器人等智能照护,提升科技支撑养老能力。

编辑:付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