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常委胡刚:“双一流”,何分地方与中央

2019年03月11日 13:47| 作者:张春莉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11日电(记者 张春莉“‘双一流’建设的根本目标在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支撑。在公布的‘双一流’建设高校中,有占比近三分之一的45所地方高校,这些高校大多是行业特色型院校。”全国政协常委胡刚坦言,大多入围“双一流”建设的地方高校长期以来投入和获得的支持相对不足、欠账较多,鉴于“地方院校”的属性,不能得到中央财政等资源的大力支持,不少地方政府也没能给予足够的政策及经费帮扶,甚至远低于所在地方政府自行遴选的“双一流”或高水平建设高校,使得这些国家层面入围的“双一流”建设地方高校处于极其困难和尴尬的境地。

胡刚表示,2018年以来,教育部门、政协组织等围绕推进和加快“双一流”建设开展了大量研讨和调研活动,广泛听取意见和谋求共识,在一定程度上也逐渐厘清了基本路径。在此过程中,部分地方政府纷纷与教育部、国家行业主管部门等共建相关高校,一时之间,“烽烟四起”“各显神通”,但也显现出“竞争有余,统筹不够”的问题。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2018年8月印发的《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大地方区域统筹”。如何引导和激励地方“双一流”建设高校合理定位、办出特色,实现内涵式和差别化发展,不仅需要建设高校自身在既有政策框架内不断进行结构性改革,也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及其相关主管部门不断创新支持方式、精准支持,以更加清晰、明确的政策推进地方“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建设与发展,而不是消耗在不断寻求政策突围以及其他无序、不良的竞争中去。

为此,胡刚建议,统筹谋划,将入围的地方“双一流”建设高校纳入部属高校统一的发展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的支持力度,细化可以享受教育部直属高校同类标准和待遇的“红利”清单,切实予以政策支持,在高层次人才工程和科技项目申报、研究生招生规模等方面减少省级统筹,专项配置相关资源、直接下达有关指标和计划;协调指导,充分听取有关行业管理部门的意见,切实发挥相关学科评议组、教学指导委员会等组织的作用,支持同一立项学科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加强交流,推进相关一流学科或建设高校形成联盟,不断加强协同和完善分工,避免造成无谓的内斗和消耗,以在世界范围内追求一流为目标,提升我国相关学科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与此同时,要确立机制,形成地方政府加强和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常态、硬性机制,明确牵头部门、常设机构和办事制度,及时受理和研究解决建设高校提出的相关事项和请求。同时,以“双一流”建设为龙头,统筹各类建设任务,并协调开展相关年度报告和绩效考核工作,支持高校形成以质量、绩效和贡献为追求的建设机制和氛围;加强督查,明确地方“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其建设学科在地方性的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序列中,应当按照上限标准兑现相关支持政策和待遇。在深化“放管服”改革的过程中,加强省级层面的协调,将不同政府管理部门涉及到高教领域的政策制度进行“兼容度”“匹配度”“衔接度”的审核、清查和改进。

胡刚强调,对于地方“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绩效考核标准,要更加注重其在构建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不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水平;发挥学科特色优势,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促进行业进步发展和参与世界竞争等方面的举措和贡献。


编辑:刘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