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一心委员:再为“它”鼓与呼

2019年03月15日 10:53| 作者:徐金玉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15日电(记者 徐金玉)“我是一名来自香港的全国政协委员,长期在内地从事茶产业,亲身经历了我国茶产业的快速发展:产值从2007年的不足百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6000亿元。我所在的福建省茶农亩产收入从20年前的不足千元增长到今天的近万元,很多农民因茶脱贫致富。”两会期间的一次联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福建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一心的发言聚焦在茶上。

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在全国两会上为茶鼓与呼。2016年,他建议在青少年中大力推广茶文化,助推“茶为国饮”,建议推动茶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利用好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结合提升产业价值;2017年,他在网络传言“中国98%的茶叶都有农药残留”甚嚣尘上时,在小组讨论会上掷地有声地说“不可能”,并给出诸多权威依据;2018年,他又在会议间隙,与委员们共同探讨,如何利用商业模式建立长效脱贫机制达到茶区精准脱贫……

在他看来,国家已越来越重视茶产业和茶文化的发展。茶,这一中国文化符号,不仅在诸多外交场合亮相,成为了我国待客之道的象征;同时,也借助地域发展特色,成为了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希望火种。但何一心也深切地感受到,我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

如何规范地理标志产品管理,是其中一个问题的焦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三农”工作的部署,第一次提出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令他十分欣喜,“这对茶业发展很有现实意义。”据他了解,截至2016年,我国茶叶类地理标志产品共有84个。但目前我国的地理标志产品大多处于“政府护而不用,企业用而不护”的尴尬境地,存在重申请轻监管、地理标志品牌建设的措施不多、侵犯知识产权、国家化程度不高等问题。

何一心说:“像西湖龙井茶属于地理标志产品,年产量有限,但市场上假冒西湖龙井的茶叶却有很多,既损害消费者利益,又损害西湖龙井茶的品牌,影响产业健康发展。”为此,他建议制定专项法规,加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发展。  

“众所周知,茶叶源自中国,但在茶叶分类的国际标准中,有些标准的制定,主导权并不在我们手中。”何一心说,“现如今,乌龙茶、茶叶分类法及绿茶术语等3项标准正由我国科学家来牵头主导制定,所涉及到的工作也是非常艰辛和艰巨。我希望国家相关部门在与国际组织的协调和沟通方面,能给予更大的关注和支持,促进我国牵头制定的国际标准尽快得到发布,为我国特色农产品争夺国际话语权。”

“在茶叶科技发展方面,有些领域我们同样相对落后。”何一心介绍,我国茶叶应用大都集中在饮料和茶食品方面,而国家上早已综合运用和开发,其衍生利用涉及生活和医学各个方面。

“我建议结合‘三产融合、六茶共舞’新理念,围绕数字茶业、智慧茶业新趋势,打造茶叶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平台,发挥我国多茶类的特色优势,针对不同茶类的特色开展终端应用型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延伸茶叶产业链,让这一片茶叶拥有更高的附加值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何一心说。

编辑:刘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