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家学渊似海 家风质如柏

———许进委员话清明节二三事

2019年04月09日 09:10 | 作者:崔吕萍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接到本报记者的采访邀约时,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许进正微恙在身,对于这个话题,虽然略感惊讶,但他没有推辞。

是啊,这种惊讶与记者此前常常向他请教的话题有差距。但我们始终相信,即便每天在聚光灯下热议中国经济前景、为社会发展前进不懈奋斗的人,内心里同样有最柔软的一面,那就是亲情。

许进与本报诸多记者相熟,他常常和大家开玩笑说,要不是写得快,还真供不上大家的稿子。

记者这边口耳相传的是两件事:一是许委员对很多经济、文化话题非常专业;二是许委员是名门之后,家学渊博。

求证第一件事,不妨搜搜许进接受采访或自己写过的稿子;求证第二件事,说三个名字,您或许就明白了:一位是许德珩先生,他不仅是许进的祖父,更是著名爱国人士、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学者,九三学社创始人和杰出领导者;一位是许中明先生,他是第五至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原广播电影电视部副总工程师;另一位是邓稼先院士,他是九三学社社员,著名核物理学家,同时,他也是许德珩先生的女婿。

寒食清明忆旧,在很多人那里,难免寻寻觅觅,冷雨凄风。而许进从一开始就给这次采访定了调子———这是个万物复苏的节气。在这样的日子里,许进的回忆里,我们听到了家学渊似海,家风质如柏……

“不能上学,

我先教你读古诗吧!”

7岁那年,许进第一次了解了清明节。那是1966年秋,小学校停课,他只好留在家里。

“祖父说,不能上学,我先教你读古诗吧!从此,祖父每天从《十八家诗抄》中找一首诗,先教我读,再帮我抄到一个本子上,‘课后’反复背诵。”在许进记忆里,祖父教他读了很多李白、杜甫、陆游、杜牧、王勃等大家的名篇。其中就有唐代文学家杜牧的名作———《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由此,我知道了清明节前后,南方是多雨的;祭祖之后,可以到杏花村躲避风雨、买酒驱寒、遣散愁绪。祖父还教我读南宋诗人苏轼的《小园四首》: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表达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一次,祖父在天安门城楼上听到毛主席问他的亲戚,你读过杜甫的《北征》吗?他的亲戚回答说没有读过。回到家,祖父即刻把《北征》这首五言长篇找出来,教给我读。这首诗一共70行,700字,我足足用了两周的时间才学完。”祖父为他抄写诗词的小本子,许进到现在还珍藏着。

祖父为祖母扫墓,总要带上一件东西

清明节从诗里了解,而对逝者的追思,只能靠长辈的言传身教了。

新中国成立初期,当地政府准备在许家的祖籍地修建水库,许德珩先生指示家人,主动将祖坟迁移,不要影响家乡的建设和发展。

“此后,祖父一直没有机会再回家乡扫墓祭祖。1976年1月,祖母去世了。此后每逢清明节,祖父就带全家人到八宝山为祖母扫墓,直至1986年初他长期住院治疗为止。”在许进的记忆里,祖父为祖母扫墓,从来不带任何祭品,也从不烧纸烧香,但他总会带上从家里海棠树上折下的一小段花枝,在祖母的骨灰盒前跟她讲话。

1990年,许德珩先生以百岁高龄驾鹤西行,与同为九三学社创始人的妻子劳君展女士安息在八宝山的一棵柏树之下。

“每年清明节,我与家人都要为祖父、祖母扫墓。更换墓前的绢花、清洗墓碑、为柏树浇水。每次扫墓,想到的是作为许家后人的责任。每次扫墓,我都默诵祖父在1949年6月为《光明日报》创刊而题写的那段话:在毛泽东旗帜之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这个落后的农业国家,很快地建设成为新的、民主的工业国家,这才是我们的光明之路。可以告慰他老人家的是,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即将出现于中土。”许进谈及此,再思逝者毕生为新中国之呕心沥血,听者早已无法平静。

春风化雨,无数桃李

2005年6月,许德珩先生的朋友、九三学社优秀社员启功先生仙逝。一年后,启功先生夫妇的灵骨安葬于北京西郊的万安公墓。

此后,许进经常到万安公墓为先生扫墓。先生墓前一块巨大的黑色石碑按照他生前最喜爱的一方砚石雕刻。墓前篆刻有先生于66岁时撰写的《自撰墓志铭》。1978年,在妻子、母亲和恩师先后离他而去之后,先生自撰《墓志铭》以遣心中悲痛:“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且陋。身与名,一齐臭”。

“先生曾经对我说过,咱们这些人的墓碑不应该是石头刻的,而应该是一颗颗铅字垒成的。”而在许进看来,堆砌启功先生墓碑的岂止是如山的铅字,更有无数桃李之辈的热泪。为先生扫墓以寄无限思念之怀,更是为了担当起传承先生精神的责任,以先生为学问导师,立身榜样,将先生的教诲化作润物的春雨。

“追思和纪念的目的是传承和弘扬。百余年来,无数仁人志士不懈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是全体中华儿女坚定不移、代代相传的信念。由我们这一代人实现这个伟大的目标,是对先人最好的纪念,是我们崇高的责任。”许进这样说。

编辑:秦云

关键词:许进 清明节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