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30年前,莫天全要求四姐弟每人每月出35元赡养母亲

2019年04月09日 09:13 | 作者:崔吕萍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这段经历,我是第一次拿出来讲。”谈到桂林人莫天全,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全国政协委员、“孙冶方经济学奖”获得者,他说的多是经济以及房地产话题。但第一次没能在清明时节回乡祭祖的他,显然不想和本报记者谈这些。

莫天全1964年生人,出生地是广西桂林灌阳。

他很爱读书。用他的话讲,现在有些小孩子对电子游戏的痴迷,就很像他当年对书的痴迷。莫天全三年完成了本科学习,1984年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机械部第五设计研究院。一年多以后,他考取了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研究生。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1989年对莫天全来说,无疑是绝无仅有的人生双重转折点。这一年,他从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即将毕业时,父亲却因突发心脑血管疾病,猝然离世。

“两年时间,我没从这件事里走出来。”莫天全说,接到老家电话通知“父亲急病”电话时,他隐隐觉得,一定是出了大问题。及至到家,所有的悲伤和往事一起涌来,把他击倒在地。

“我父亲在供销社岗位上工作了一辈子,我觉得他挺有经营头脑的。那时刚刚改革开放,他要是能多活几年,我觉得他一定能是个不错的企业家。”莫天全这样说。

父亲的生命定格在了65岁。那一年,莫天全25岁。父亲走后,莫天全一下子成为家里唯一的男人,也瞬间成为全家人的主心骨。忍住悲痛,他主持了第一次“家庭会议”,议题是母亲的赡养问题。

“因为母亲是家庭妇女,没工作没收入,所以我跟三个姐姐约定,无论如何,每人每月最少出35块钱,保障妈妈的生活。”姐姐都点了头,但事实上,这样的安排只执行了一年,就被莫天全收回了。

研究生毕业后,莫天全没回之前工作的第五设计研究院,而是去了北京送变电公司。这是个能源部下面的工程公司,因为英语好,他很快被派去了巴基斯坦。在那里有个中国援建项目,他负责外语翻译。工作不到一年,他拿到美国的奖学金,到美国攻读经济管理学博士。之后算上工作和创业,他在美国生活了十几年。

经济条件因为爱读书而不断改善,母亲的抚养费由他一个人全包。同时,即便在国外,他每年必回老家一趟,后来有了儿女,他就带着儿女去给父亲扫墓。

“只有今年没回去,我在北京陪我93岁的母亲。老人吃得好,睡得好,眼神儿比我还好。儿子到国外上学了,清明节没有假期,我在等他夏天回来,一起回老家扫墓。”莫天全的讲述,呼应上了开头的话,在他看来,把母亲照顾好,就是对父亲在天之灵最好的慰藉。

不仅是一家子的顶梁柱,如今的莫天全也是众多员工的主心骨。从25岁到55岁,这30年里莫天全说他最大的收获就是对任何事情都有预判和准备。

“无论是情况好的时候,还是不好的时候,我们都要有安排。”莫天全很喜欢说“安排”这个词。在他看来,比如中美贸易摩擦,国家对很多事情的安排是稳妥的;而从企业经营角度看,也要有长期的战略安排:“比如我们专注房地产互联网和大数据,同时也要持续创新,并且用好国家对企业的减税减费政策,在招聘方面加大力度。”这是莫天全的家国情怀。

编辑:秦云

关键词:莫天全 赡养母亲 清明节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