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名家健坛名家健坛

好医生应该是一个博学的人

2019年04月17日 09:43 | 作者:李乃适 刘喜梅 陈晶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作为医生,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知识。这些知识,学习的时候或许并没有感觉特别有用,但日后可能在不经意间就会用到。

我的预科阶段在北京大学学习。现在回忆起来,那个学习阶段所吸纳的很多东西,让我的视野变得很开阔,思想境界也得到提升。比如说,对很多理科课程的学习,可以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人类怎样认知世界,认知世界的层次又包括多少种等等,这对于我们日后成为医生具有很重要的帮助作用。因为,我们也需要在不同的层次上去认识病人,去思考疾病,以及持续探索和改进疾病的解决办法。

对知识的学习,也会让一个人直接沾染并提升人文气息。而人文气息,实际上也是一个医生特别是一个好医生非常重要的气质体现。

我曾经在中学时非常热爱运动,因此运动装是我的着装标配,在开始做医生的时候也是如此。但在管理患者的过程中,有一件事儿我很郁闷,就是病人的依从性不太好。我一直希望能够找到提升病人依从性的方法,却没有想到这方法是因为一次“意外”而找到。

那次“意外”,是我根据导师的吩咐,穿着正装来参加他其他研究生的答辩会。答辩之后没有来得及换衣服就来到病房,面对打着领带的李大夫,病人的依从性出奇的好。这让我很是意外。虽然我不喜欢穿正装,但为了提升病人的依从性,此后我在上班时间几乎都打着领带。

实际上,后来一位教授跟我说,不只是中国的患者“以貌取人”,几乎全世界的患者都“以貌取人”,这在我后来出国后有了亲身体会,荷兰的大夫在工作场合也非常注重穿着。此后我逐渐明白,其实一个人对着装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他的职业水平。甚至可以说,一个人的仪表,可以在一个方面体现出这个人适不适合做医生。

有件事情我至今印象深刻。我当年有一个同学实验做得非常漂亮,但是他有一个特别不好的习惯,就是白大褂可能一个月都不洗。结果这位同学有一次转科转到格外注重仪表的严晓伟老师那一组,严老师查房查到一半看见了他脏兮兮的袖子,勃然大怒,直接中断了查房训斥道,“某某大夫你哪里像一个大夫,简直就像一个屠夫”。为什么严老师要生气呢,后来我领悟到,一个医生的仪表可能影响整个病房的运转;如果病人对这个医生评价不好,那就会影响更多的病人。

因此,我建议医生们在做医学生时就应该去关注仪表和气质,这是需要培养的。

然后说说医生的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知识储备越多,所呈现出来的气质类型是不一样的。所以建议医生和医学生们都能都多读些书,且不能只顾着读医学的书。

为什么要强调知识的丰富?是因为要跟不同的患者沟通。医生不仅需要真诚地面对每一个患者,也需要得到患者的信任,这样患者才愿意详述自己的病情。那么如何赢得患者的信任呢,一方面在于沟通的技巧;另一方面则在于医生知识面的多少。

我做住院医师的时候,科里曾经接诊过一位来自某油田的病人,这个病人当时被当做高血压收治入院。这位患者自述病情很严重,但在后续的检查过程中,发现患者的血压波动毫无规律,体温和脉搏的数据也不匹配,我们的临床检查却又查不出任何异常。无奈之下,最后我们请来了临床能力超强的金教授来帮忙查房。

金教授与患者沟通的方式很是有趣。他不跟患者聊病情,却跟患者聊油田的事儿。患者发现金教授对油田的各种知识了如指掌,惊讶无比,也越聊越放松。而金教授边聊边让患者活动身体的不同部位,最终发现患者没有任何肢体障碍,患者曾经自述的严重不适也都不存在。最后金教授的结论,是患者根本没有患上高血压之类的疾病,如果患者真的有病可能就是心理方面的问题。在金教授查房之后,患者诈病也得以真相大白。原来这位患者是感觉油田的工作太苦,所以想通过诈病换一个工种。

这个患者给我的深刻启示,就是作为一名医生,知识面越宽越利于跟患者交流,最终也就能给病人提供越来越多的帮助。

实际上,一个医生能力的最终体现,在很大程度上恰恰取决于跟患者沟通的水平,因为基本的临床技能通过训练每位医生掌握得可能相差不大,但是人文和知识的修养,可能差距巨大。所以建议医生和医学生们多读点儿书,多跟人打交道,这样在工作上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儿时,也能减少自己的困惑。

(李乃适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患者 医生 病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