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创新链“接触不良”啥反应?

上游被埋怨不会设计,下游被埋怨只认钱!

2019年05月15日 09:13 | 作者:崔吕萍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从过去几十年的科技发展历史来看,最终能成功的产业创新,都是实验室技术创新、传导机制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结合体。

“一说创新,很多人会想到国家重点实验室,没错,这里承载的一定是科学家原创的研发成果,但从研发成果到实实在在的应用产品,这一条从科学到技术再到产品的转化链条并不完整,断层就是著名的‘达尔文死海’。”同在创新圈,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原诚寅同样理解“达尔文死海”给研发创新者和产业伙伴带来的“痛”。

“技术成熟度越高,离产业化就越近,但‘达尔文死海’所处的恰好是上游研发学校和科研院所使不上力,下游企业够不着的创新中段。如果上下游接不上轨,好的技术就转化不成产品,那么技术创新到产业落地整个链条就是‘断桥’。”在原诚寅看来,高校一般都会要求国家和地方多在基础研究给予支持,企业对研发者的要求是提供更有竞争力的技术并在产品上快速实现。但这中间存在“接触不良”———企业说学校做出来的东西“不靠谱”,无法直接转化为产品;学校说企业只想着赚钱,不尊重创新成果,“达尔文死海”说到底,是创新链不通。

去年3月,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成立。而在组建之初,很多人问原诚寅,这个中心是什么性质的单位?“组建创新中心,我们的目标是充分发挥和激励科技人才的创造力,通过合理制度保证,极大程度地释放创造者的激情,推动加速技术为产业服务,而不是简单要求论文和专利数量。事实上,中国科技人才的专业素质在全球看都是很高的,但就是科学到技术再到产品转化之路有时并不顺畅。”原诚寅这样说。

为此,国创中心还曾经做过一次尝试。“以新能源汽车的燃料电池创新为话题,我把大学老师和汽车企业专业技术负责人请到一起交流,才发现尽管大家关注的是同一个领域,但关注的问题和对挑战的理解不一样,彼此都缺乏信息沟通的渠道,以至于上下游无法共同促进产业链的螺旋式上升。企业需要的技术并不是学校老师关注的中心,企业要解决技术问题,只好到国外去买,而在欧美国家,技术创新链条对接已经细分到某个组织能明确说出自己开展的技术研究所处的是技术成熟度的1-3阶段,还是5-7阶段。”要打通创新链,原诚寅认为,这既需要鼓励某一领域的原创,也要鼓励跨界跨领域创新转移转化,这也是创新的一部分。

原诚寅同时表示,国际上不仅关注大型企业(如财富500强)创新,也重视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因此也要鼓励小企业在局部领域做穿透,尽管企业规模不一定大,但能够在细分领域做到中国甚至世界第一,也会对我国产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编辑:秦云

关键词:创新链 产业创新 达尔文死海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