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差异化+分类管理”为科研项目经费“松绑”

2019年05月15日 09:47 | 作者:李元丽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给科研项目经费“松绑”的呼声由来已久。

多年来,我国科研项目经费使用采取预算制,即科研经费要严格按照预算要求来使用。这一思路被很多科学家称为“拿做工程的办法来做科研”。工程是有成熟流程的技术,可以精准预算,而科研是探索未知,怎么可能预算到条条项项那么精细呢?如何既让科研人员从繁琐的报销手续中解放出来,又防止科研经费滥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副主任赵宇亮表示,科研经费是科研人员创新活动继续进行的物资保证。同时科学研究具有的不确定性和未知性,与预算要求的具体化,两者之间的矛盾长期存在,导致了我国科研人员普遍反映科研项目资金“管理过细过死”“重物轻人”等问题,使得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低,大大减少了对科技创新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赵宇亮以“重物轻人”为例说,我国科研经费只要买国外设备,就没有问题,但用于科研者的人员费却不行。到了每年底检查“预算执行率”的时候,很多科研经费被用来突击购买并不很需要的国外仪器。

在赵宇亮看来,目前我国科研经费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政策虽然明确,实际落地乏力。目前,高校院所的科研工作者普遍面临激烈的竞争,需要在日常的科研工作中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于国家和有关部门下达的精神和政策文件,往往不能及时到位地学习;二是科研项目和资助计划种类、属性、要求不同,经费管理方法相同,有些属于在项目和资金管理上需要进一步研究改进和完善。如,近年来,推出越来越多新的科研项目和资助计划,然而,在项目的管理模式上仍然以参照现有制度为主,缺乏创新。目前来看,现有的管理方式方法存在针对性不足的问题,已经很难满足新时期科学发展的需求;三是深水区问题。有些还涉及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收入分配制度等深层次体制机制。对于这些问题的改革,由于其牵涉面广、难度大,需要多方协调。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赵宇亮表示,由于科研工作的实际内涵和运作方式差别甚大,很难有普适性的一个政策能适应所有情况。我们可实行分层投入、分类管理,尊重科学发展规律,实现科研财政资金的高效产出。

为此,赵宇亮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一是有关部门在研究制定新政策时,更多地从科研工作者的角度出发,从而实现财政科研项目资金发挥最大的效能;二是对于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类项目,应由政府直接提供资金支持。这类项目的投入要尊重科学规律,避免急功近利,要允许研究过程中出现失败或延期。尤其对结果未达到预期的,需要宽容心态,分析失败原因,为后续成功奠定基础;三是重大技术应用项目以市场为主体,予以适当的灵活性。如,对于省、市级财政投入的重大技术应用,应以市场、企业为主体,政府起引导和补充的作用,考虑技术应用类项目的特点,国家政策给予适当灵活性。重点看成果转化应用情况及其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问题、支撑引领产业发展所发挥的作用。四是应用示范类项目强化目标导向。对于结合当地实际的应用类研究项目,评审阶段应审核项目的绩效目标、资金投入与结果指标的相符性,以及创新性、可行性、可考核性等。同时加强项目过程监测,对于难以达到预期绩效目标者,可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或取消后续支持。

编辑:秦云

关键词:差异化 分类管理 科研项目经费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