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全国政协创新驱动发展专题协商会>大会发言 大会发言

王光谦:以"区域所长国家所需" 促进西部区域创新发展

2019年05月15日 10:25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在《中国区域创新指数报告(2018)》中,以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三个维度对我国的区域创新发展做出总体评价:我国正在形成“东部领先、中部跟随、东北和西部紧追”的格局。由此可见,西部正在实现跨越发展,但与中东部相比,仍然面临诸如创新投入强度仍有差距、创新资源争夺明显加剧、创新成果质量仍需提升、创新政策激励链条偏长和创新改革试点亟待统筹的难点问题。

王光谦

如何破解西部创新落后局面,实现区域创新的协同发展,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两点寻求“两翼突破”,建议:

一、 以“区域所长、国家所需”,把国家战略与西部地区所长相结合,寻求破解西部地区创新发展的突破口。

与中东部相比,西部其实有很多隐形优势,这些自然、地理位置、气候等后发优势在目前我国转型发展以及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无论西南、西北都有自己所长的东西,例如“天眼”利用了西南“净空”环境;贵阳大数据存储中心利用了当地的“冷凉”气侯;因为有青海盐湖资源,青海省才能走“镁锂钾”循环经济的创新发展之路;新疆、內蒙古自治区的煤气及新能源战略资源就是孕育出“煤制油”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的沃土。

目前,西部的所长亟待与国家的战略目标链接。我在青海工作这几年,深感这一方面工作的紧迫性。例如,如何应对零碳国家战略的挑战,其实西部省份特别是青海等地大有可为。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指出:“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总书记的战略考量为青海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北欧五国中,瑞典和丹麦率先提出建设零碳国家的目标,即到2050年,依靠零碳能源建设零碳国家。从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关系分析,丹麦和瑞典经济发展和碳排放总量实现绝对脱钩,即随着经济总量增加,碳排放总量呈现显著下降态势,到2050年实现零碳国家是完全可能的。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减少碳排放并且率先实践是当仁不让的姿态。虽然我国不可能提出建设零碳国家,但是,可以提出建设青海零碳示范省。青海省人口上与北欧国家相当,具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水电能源,已经在龙羊峡建成我国最大规模的风光水互补清洁能源基地。2017、2018年分别实现7天和9天的零碳能源省示范,2019年计划实现14天零碳能源省示范。要实现这一目标,青海省需要开展系统性的创新攻关,攻克大规模储电、智慧电网等关键技术问题。随着一步步向着零碳省的目标逼近,一定能够引发一场“新能源革命”。这样,以技术创新带动,资金、人才势必会集聚青海,从而实现创新后进地区向先进地区的跨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以区域经济发展历史的眼光重新审视西部以及东北所长的优势,不只是矿产资源等,更是在前40年,甚至前70年积累的产业、人才、技术优势,比如长春地区汽车、高铁动车、吉林大学、科学院光机所和应化所聚集的创新优势,是解决东北以及西部区域创新“卡脖子”问题的重要力量。

二、 国家在整体布局上,要把更多科技创新的项目“嵌入”西部,形成扎根西部创新的态势。

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在博鳌亚洲论坛表示,出生或成长于东部地区的大学生,大学四年之中无论如何应该花一些时间,去理解中国西部到底是什么样子。杨斌校长的发言无疑对青年学子走进西部、扎根西部具有重要的激励意义。但是,目前西部与中东部的较大差距也是阻碍人才融入西部以及东北创新创业的现实问题。东部的创新环境好、经费多、吸引人才容易,在国家层面科技条件配置上都向东部倾斜,更是加重了东西部创新能力上的差距。

东北和西部的区域发展,需要一大批有识之士埋头苦干,扎根后发地区。除了宣传与引导,更需要在机制上配套,切实形成立足西部创新创业的良好态势。因此,建议在国家层面,把创新的“母鸡”配置在西部,结合西部所长的优势,一样会下出金蛋蛋来。这些“母鸡”包括高水平的大学,国家创新平台(国家实验室、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重大仪器设备等)。结合西部地区肥沃的土壤,一定能绽放出创新的鲜花。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界别

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民盟中央副科协

主席,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教授,青海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