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全国政协创新驱动发展专题协商会>大会新闻 大会新闻

"再不改变人才评价机制,创新之路会更漫长"

2019年05月15日 10:50 | 作者:王慧峰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我们的人才和成果评价标准是建立在国外特别是美国认可度的基础之上的,骨子里还缺少应有的那份自信。”分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武向平发言语速极快,却道出了在座很多院士委员心中的愤懑。

去年夏季,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然而,武向平直言,时至今日,《Nature》的神圣、SCI的地位、H因子的价值、“帽子”的光环和奖项的分量,依旧显性或隐性地贯穿在目前科技人才的评价体系中,“我们已经进入了科技评价体制改革的深水区,是到了反思和剖析其背后深层原因的时候了。”

“我呼应武向平委员的建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石碧接过话头说,人才评价体系问题说了很多年也改了很多年,但是评价标准依然混乱,“帽子问题”越演越烈,各地为了争抢人才,竞相提价,他吐槽,这不是按照科学规律做事,让科研工作者很难安下心来工作,更何谈创新。

石碧建议,国家应该清理和尽量减少各类人才计划、奖励计划。在教师职称晋升、高校各类评估时,弱化人才计划、奖励计划。“我们应该相信,当完全没有这类计划时,我国可能就会有大量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了。”他说。

“再不改变人才评价机制,我们的创新之路会更漫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天来直言,创新唯有人才,现在如何评判人才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他看来,如果广大高级知识分子自己都不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如何要求培养的学生做到?

“现在的‘杰青’已经异化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赵进东谈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一脸的无奈,用他的话说,每年都在担心所里的“杰青”跑了。“这原本就是一个项目。”他建议,还“杰青”以本来面目,尤其在进行评估的时候放在项目栏而不是人才一栏里。

“我呼应一下赵院士的建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兴伟呼吁,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构建更好的用人机制,避免无序的竞争抢夺。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