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老年护理发展思路渐清晰

2019年05月16日 14:01 | 作者:姚常房 | 来源:健康报
分享到: 

首席记者 姚常房

目前,我国注册护士总数已超过400万,但面对4400万失能、半失能老人庞大的护理需求,依然显得“捉襟见肘”。为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包括护理从业人员在内的社会各界都在逐步给出解决问题的答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表示:“近年来,老年护理服务逐渐由机构内延伸至社区和家庭,得到快速发展。”

由机构延伸至社区

5月6日8时,北京市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佟艳梅护士来到91岁的李大爷家,为老人提供上门护理服务——更换导尿管。两年来,几乎每个月佟护士都会给李大爷更换导尿管,但今天有点不顺利。

“说的时候都明白,但是真到插尿管的时候,老爷爷就不干了,还踢了我一脚。”佟护士有点委屈地说。因为李大爷的不配合,原本半个小时就能结束的工作,硬是持续了1个多小时。

曾在三甲医院工作过的佟护士,为应对这种“不配合”,总结了很多小妙招。“插胃管时,插到鼻咽部就停下来,这个时候病人就会放松下来,多半会有吞咽动作,然后就顺着他们的吞咽动作再插,基本都能下去。家属也都很满意。”佟护士说。1个月100多次的上门出诊中,1/3的工作是插导尿管、胃管等各种管,佟护士因此有了个雅号——“管道工”。

据了解,目前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出诊的人员由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组成,服务对象仅限于辖区内患者。出诊操作的主要有导尿,插胃管、注射、输液、换药等,以及健康教育指导、家庭支持如家属护理指导等。

为满足老年护理的需求,北京医院副院长奚桓表示,医院现在重视推广老年医学理念和适宜的核心技术,包括老年综合征评估,以及老年相关的各种疾病预防和维护健康的措施及技术的应用。

从“线下”走到“线上”

创新服务模式,这是盘活现有护理服务存量的一个好办法。

今年年初,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试图利用互联网的方式精准对接供给和需求。初级阶段锁定的服务对象是高龄或失能老年人,康复期患者和终末期患者等行动不便的人群。

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医院副院长杨国良表示,医院与医联体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享“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优先选派社区的“网约护士”接单,提供伤口护理、造口护理、糖尿病足换药和导管维护4项上门护理服务。

用信息化拓展服务内涵也是北京医院的努力方向。奚桓说,可借助医院老年健康大学,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健康科普平台,提供个性化服务。

福寿康居家康复护理机构创始人张军认为,把院内护士充分共享到养老机构是件有意义的事。而“互联网+护理服务”为护士群体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可能。

满足需求仍需加把劲

人才,是老年护理的关键。

“当前,老年群体的医疗服务需求和生活照料需要叠加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健康养老护理服务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 奚桓说。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护理部主任李葆华表示,目前很多从事老年护理的护士没有在学校教育中接触过老年护理课程,多是在工作中接受的继续教育培训,缺乏系统性。此外,护理包括老年护理的收费还不能体现护士的工作价值,影响了老年护理人才队伍的稳定。李葆华认为,尽管目前社会对老年护理的关注度在逐渐提高,但老年护理仍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普及。

张军说,目前老年护理团队以40岁~50岁的人为主,且文化水平偏低、流动性较大。虽然培训力度加大了,但依然距离老年人的期望值有一定差距。在他看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方法,要从根本上增加护理人员的来源渠道,提高行业整体的社会地位。“我国有些大专院校设有老年护理或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但毕业生由于出路有限,往往改行。”张军建议,把这批人才利用起来,提高行业整体的人员素养和能力。

针对人才培养问题,社会各界已经动了起来。比如,北京医院正在与辖区内的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基层老年护理培训。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护理 老年 护士 服务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