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第二时间 第二时间

单霁翔为何向俞正声主席深鞠一躬?

2019年05月22日 16:33 | 作者:周佳佳 王慧峰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微信图片_20190522163344

4月8日下午,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妥妥滴登上了“热搜”,并占据了各大新闻媒体和社交媒体的头条,人们开始以各种方式回望这位执掌了故宫博物院7年的“看门人”,重新审视多重身份的他带给我们的各种惊艳与惊喜。

“政协像是所学校,我在这里受益良多”

作为一名流量大IP,“萌萌哒”院长的头上有着众多民间“头衔”:网红院长、段子手、故宫“代言人”……但是人们可能没有太关注,单霁翔还是一位 “老政协”——他曾任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在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期间,单霁翔提交了将近200件提案,几乎全部是关于城市文化建设、文化遗产保护和博物馆事业发展方面的,每一件都表现出对事业的追求和对信仰的忠诚。三届,15年,政协二字在他生命中刻下了深刻印记。如单霁翔所言:“政协像是所学校,我在这里受益良多。”

记者注意到,在单霁翔的众多著作中,《用提案呵护文化遗产》一书很是特别,里面记录了几百位全国政协委员和他一起为文化遗产保护而呼吁、坚守的一个个历史片段。

关于设立“文化遗产日”、开展全国文物普查、落实地震灾后文物抢救保护资金;关于加强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加强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加强首钢工业遗产保护;关于南水北调工程中文物保护工程、海峡西岸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大遗址保护工程;关于国家数字博物馆建设、中国民族博物馆建设、民办博物馆建设;关于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跨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北京传统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当一件件政协提案经过有关部门共同努力得以落实,单霁翔会十分兴奋,这是一名政协委员所能够得到的最大肯定。

一组数据记录下了单霁翔的情怀与担当:连续三届任全国政协委员的单霁翔,在过去十年中,152件提案是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243位政协委员、5998人次为这些提案联名,保护了上百个文化遗产。

微信图片_20190522163408

为了设立“文化遗产日”,老单较上劲儿了

自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文保界的一些有识之士就开始呼吁设立中国的“文化遗产日”,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得以实施。2005年,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单霁翔接过了“接力棒”——他向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提交《关于设立“文化遗产日”的提案》,指出“当前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面临着城市化浪潮的巨大挑战,迫切需要来自各个方面的理解、支持和投入”,直言“设立文化遗产日的时机已经成熟”。

因此,单霁翔在提案中建议,设立我国的“文化遗产日”,在国家层面上对“文化遗产日”作出明确规定。樊锦诗、苏士澍、舒乙、冯骥才、陈建功……在这份提案上签下自己名字的委员中不乏文化艺术界的大师级人物。提案很快经政协提案委员会审核通过,并提交国务院有关部门承办。然而,提案承办单位表示,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应严格控制批准设立新的节日、纪念日、活动日。

应该说,这一回应是可以理解的。但单霁翔并未因此搁置这项提议。

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结束后不久,在一次与文物专家座谈时,单霁翔再次提到设立文化遗产日的问题,并得到在座专家的一致赞同。2005年7月19日,郑孝燮、宿白、谢凝高、黄景略、李伯谦、吴良镛、舒乙、徐苹芳、傅熹年、常沙娜、谢辰生等11名学者联名致信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倡议设立“文化遗产日”。国务院办公厅很快就组织召开关于设立“文化遗产日”的协调会议,国务院法制办、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就设立“文化遗产日”需要准备的事项进行协调。

2005年12月,《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发布,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中国的“文化遗产日”终于诞生。

“事实证明,政协提案现在已经成为推动文化遗产事业的有力抓手,其意义和作用不断彰显。”单霁翔曾感慨道。而作为政协这个平台,同样厚待了尽职尽责的委员单霁翔。

微信图片_20190522163427

全国政协双周会上反映的这个问题,被特事特办了

2015年11月19日,在参加全国政协召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双周协商座谈会时,鉴于体制保障、人才培养、材料供应等诸多掣肘,故宫官式古建修缮技艺面临“人走艺亡”的严峻局面,回到“娘家”的单霁翔将故宫古建筑修缮遭遇的困境一股脑儿道出。令单霁翔没想到的是,俞正声主席当即表示,将通过全国政协向国务院相关部门反映这个问题。随即,问题得到了国务院领导,文化部、财政部和人社部等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按特事特办原则逐项加以落实。

半年后,在2016年5月19日全国政协召开的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心怀感恩的单霁翔代表故宫和故宫人向俞正声主席深深鞠躬致意。

“令人欣慰的是,通过政协会议、政协考察、政协提案等多种形式,在这场文化遗产保卫战中,政协委员没有缺位。”单霁翔坦言,虽然以往社会观察领域和学术兴趣比较广泛,但是在政协提案中他集中精力于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心工作以及面临的重大问题,苛求自己要绝对“执着”和“专一”。

微信图片_20190522163450

提案让“正襟危坐”的紫禁城多了一份尊严和体面

2017年3月4日,单霁翔在接受人民政协报记者采访时曾言:“如何让久经沧桑的紫禁城永葆生机,如何让安全重于一切的故宫博物院根除各类隐患,更好地履行现代博物馆的社会职能,这是我到故宫博物院工作以来一直思索的问题。”

2017年全国两会上,单霁翔亮出了自己的16份提案,其中有8份是关于故宫的,内容涉及之广、之细,不仅让作为看客的我们难以想象,也让“正襟危坐”的紫禁城多了一份尊严,周边交通、人流疏导、社会治安、呼吁故宫博物院周边地区治理非法小广告的行为……这位“最能走的人”在走遍了故宫博物院的每一个角落后,客观、理性、更人性地亮出了自己的态度。

这份执着和专一,带来的收获不小。回望单霁翔执掌故宫7年的成绩单,我们发现,他在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期间凭着“一根筋”精神为故宫解决了不少问题:故宫改革购票制度、推行限流参观;扩大开放区域、开放授权推广文创,无论是针对文物的尊严式保护修葺,还是针对参观者进行的人性化体验增进,都取得了成效。故宫从教科书厚重的历史书写中焕发活力,转变成平易近人的热门景点,以及商界价值巨大的文化IP。

“用提案呵护文化遗产,是责任,也深感自豪。”单霁翔在很多场合都在重复这句话,在他看来,通过政协这个窗口,通过提案这种形式,越来越多的民众意识到文化遗产保护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现实生活改善的促进作用,积极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来。

匠人之大者,莫过于以心守护,匠心之大者,莫过于敬畏传承。单霁翔,这个故宫的“守门人”,这位“老政协”,虽然退休了,但我们无需不舍,因为红墙内外,少了单院长,却多了一个最了解故宫血脉筋骨的“志愿者”。

(单霁翔系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原院长。)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单霁翔 文化遗产 提案 保护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