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

民革中央脱贫攻坚民主监督黔西南调研见闻

2019年06月14日 17:15 | 来源:民革中央网站
分享到: 

真监督推动真脱贫——民革中央脱贫攻坚民主监督黔西南调研见闻

5月29日晚,辗转2500公里,历经10个小时,又一民革中央脱贫攻坚民主监督调研组从北京抵达贵州省黔西南州。此行是民革中央脱贫攻坚民主监督上半年专题调研的最后一站。此前,相关调研组已分赴黔东南、六盘水、遵义、安顺、黔南、铜仁、毕节开展调研。

脱贫攻坚民主监督是新时代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的重要实践,是各民主党派中央首次在中共中央委托下,就国家重大战略开展的规模最大、历时最久的专项民主监督活动。在对口省份贵州,民革中央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是如何开展的?如何确保“促进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记者与调研组一道走进黔西南,探寻答案。

调研组的“突袭”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处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是我国石漠化程度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也被视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难中之难。

30日一早,山雨时急时缓。调研组一行乘坐的中巴车在绵延的群山中,一路颠簸前行。“脱贫攻坚民主监督,不同于以往帮扶工作。”“这次监督重点是‘两不愁三保障’。”“要多些随机走访、突然袭击。”“寓监督于帮扶原则必须坚持。”……一路上,调研组组长、民革中央社会服务部部长边旭光对民革贵州省委会副主委黄东兵、民革黔西南州工委主委黄榜泉等调研组成员不断强调着。

贞丰县是调研组的第一站,这里也是黔西南州2019年准备“减贫摘帽”的三个贫困县之一。在贞丰县者相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茶林社区,一座座四合小院风格的米色建筑错落有致,颇具特色。

“茶林社区又称千户布依寨,是贵州省首个民族文化旅游扶贫试验区核心区。每个四合院住6户到8户,保持了村寨原有的邻里氛围。目前共搬迁入住2120户10842人,其中贫困户1373户6938人。”者相镇党委副书记、副镇长兰鹏介绍说。

调研组边听边记,接连提问:“搬迁农民融入城市生活还习惯吗?”“收入主要靠什么?”“户籍问题怎么解决?”“还面临哪些困难?”……

“一开始也不适应,我们从怎么使用马桶、油烟机开始教。”“附近有宁波方面援建的产业园,社区还设立公益性岗位,外出务工也占一部分。”“搬迁户可加入新市民计划,农村权益还可同时享受。”“缺乏培训场地,教育配套资金缺口较大,还有搬迁者的身份转换问题。”相关负责人则一一回应。

易地扶贫搬迁,是决定黔西南州能否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硬仗。需要搬迁33.8万人,相当于全州总人口的十分之一。黔西南州扶贫办副主任李选志表示,围绕既要“搬得出”,也要“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黔西南正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推进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文化服务体系、社区治理体系、基层党建体系,深入实施“新市民计划”,加快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听完介绍,调研组随即分散行动。他们有的与社区负责人交流,有的走进办事大厅,有的则“突袭”到居民家中。正在巡逻的安保员王立泽被调研组拦住了解情况。他告诉调研组,自己以前房屋破旧,只能在外租房住,现在一家五口住进了100平米的楼房,安保员是公益性岗位,每月工资2000元。调研组成员鼓励他说:“政府有好政策,自己也要加把劲,做好身份转变。”

在望谟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王母街道蟠桃园新市民社区,调研组分散走进卫生室、群团之家、讲习所、老年服务中心等场所,随机走访多户家庭,还悄悄打开米罐、衣柜,主动核查补贴发放记录。随后赶来的社区干部感慨道,“真监督才能推动真脱贫,这是帮我们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感谢民革中央调研组。”

调研组还先后深入贞丰县龙场镇对门山村、龙山村,望谟县边王村,了解村级经济发展和产业培育情况,走访贫困户,了解致贫原因、脱贫进度,听取意见建议,并鼓励困难群众要增强信心,自力更生,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稳定脱贫的探索

著名主持人汪涵帮忙打call,副县长亲自直播宣传,两分钟销售一万件,3小时突破20万件,销售额近200万元……这是深度贫困县望谟的一款板栗食品“哆吉栗”,在不久前“1688义乌国货节”上取得的喜人成绩。

“带大山板栗走出大山,带贫困群众走出贫困。”31日上午,调研组走进望谟最大的板栗加工企业、生产“哆吉栗”的贵州光秀生态食品有限公司,映入眼帘的正是这句标语。

板栗在布依族文化中是勇士的象征,作为我国布依族人口最多的县,望谟“小板栗推动大脱贫”的产业扶贫之路也颇为传奇。光秀公司总经理曾光秀说,目前板栗种植基地面积近10万亩,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已带动农户1.8万人增收,实现稳定脱贫。得知该公司被评为全国“万企帮万村”先进民营企业,曾光秀还是民革党员,调研组更感亲切,勉励她继续做好板栗及产业扶贫大文章,带动更多群众脱贫致富。

调研组了解到,近年来,望谟县按照“因地制宜、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板栗及中药材、茶、精品水果、蔬菜等特色产业,产业扶贫成绩喜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38.06%下降到目前的10.99%。

“座座荒坡变银行”,是在贞丰县者相镇旗上村上演的又一传奇,主角则变成了当地培育改良的“顶坛花椒”。“我刚尝了一颗,都半小时了嘴里还是麻的!”在旗上村花椒产业基地,一位调研组成员对记者说。该基地种植花椒近万亩,通过合作社、培训、务工、产业全覆盖,打造完整花椒产业链,市场供不应求,带动1000多人就业,每年每户增收数万元。

除了花椒,贞丰县还大力推进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精品果业、生态畜牧、糯稻等特色产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群众发展。截至目前,该县建档立卡贫困户除了民政兜底户外已实现产业全覆盖。

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稳定脱贫的关键所在,调研组发现这在当地已成为共识。

扶贫路上的他们

“望谟几乎没有平原,易地扶贫搬迁难度大,但我们还是坚持高标准,不能让贫困群众简单从屎窝窝搬到尿窝窝,由于乡镇承载能力有限,不少安置点都在县城,还有的搬到州里其他县区。有些老百姓不理解,我们的干部一遍遍做工作,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在高海拔山区,在冰天雪地里,他们走村入户,有的怀着身孕,有的结婚第二天就下村,还有的摔伤、出车祸,流了汗,也流了血……”

面对调研组,中共望谟县委书记李建勋敞开心扉,几度哽咽。他顿了顿说:“但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脱贫攻坚战必须打赢,这是党和政府对百姓的承诺,也是我们的历史使命!”

在中共贞丰县委副书记、县长郑梦英看来,脱贫攻坚的一线也是火线,尽管压力大、责任重,但动力强、信心足。“除了我们自己努力,也要感谢各方给予的帮扶和支持,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对口支持黔西南的宁波市,今年已为贞丰投入帮扶资金近5000万,还派出20多人的团队长驻,挂职副县长来时是又白又胖,现在是又黑又瘦,他们的付出我们看在眼里,感恩在心里。”郑梦英说。

“群众很可爱,只要我们真心为他们好,把工作做实做细,就能赢得他们的支持理解。”贞丰县龙场镇副镇长、对门山村第一书记陈勇说,村里曾想办一个砂石场,但村民不同意,后来研究引进安吉白茶项目,村民们了解后就很欢迎,说:“开砂石场短期效益好,但破坏环境,种茶是长远的好事,我们跟着一起干。”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在贞丰县龙山村,村民梁大用的奋斗故事,给调研组留下深刻印象。梁大用一人供养三个孩子,自己种了8亩地,还主动当护林员、村民小组组长,同时打零工,如今大儿子考上了大学,另两个正在上高中,他们还在扶贫搬迁点住上了新房子。贫困群众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类似梁大用的奋斗故事,在当地还有很多。

对门山村贫困户宋兴建一家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残疾或疾病,生活十分困难。镇里村里干部根据不同情况,为老人争取因残致贫的帮扶资金,帮助还有劳动能力的儿子培训技能找到工作,同时为儿媳妇的疾病争取了医疗帮扶,使他们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这样耐心细致的精准帮扶,也令调研组深受触动。

“很受感动,很受鼓舞,也很有信心。”调研组高度评价了黔西南州及贞丰县、望谟县脱贫攻坚的相关工作和积极进展,希望继续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尽锐出战,补齐短板,严把贫困退出关,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调研组将认真梳理,力争拿出高质量的监督报告。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调研 脱贫 攻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