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会议 会议

产业兴则乡村兴

湖北省政协“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月度专题协商会综述

2019年06月17日 11:06 | 作者:毛丽萍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6月17日电(记者 毛丽萍)“您认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应优先从哪些方面着手?”

“您认为当前湖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有哪些?”

“您认为当前湖北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的难点主要有哪些?”

……

这是5月16日湖北省政协办公厅面向全省各级政协委员、社会各界人士发出的一份网络调查问卷。本次调查主要是为配合5月28日召开的省政协“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月度专题协商会,旨在体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战略部署,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总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可以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石。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湖北省委一号文件都对乡村产业发展作出部署。《湖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谋划了产业兴旺六大行动,其中包括建设50个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10条千(百)亿元特色农业产业链;建设20个省级以上全域旅游示范区;实现农村电商规模过千亿。同时针对湖北省乡村产业短板,《规划》提出加快推进中国农谷、中国有机谷、硒谷、虾谷、橘谷、药谷“六谷”建设,做大做强“荆楚农优品”举措,可谓“干货满满”。

作为农业大省,湖北乡村产业虽然取得长足发展,但是还存在主体不够强、链条不够长、品牌不够响、质量效益不够高等问题。从省政协调研和网络调查反映的情况看,大家对全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举措总体满意,但从问题入手分析,迫切需要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建立支撑体系,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提高。

只有夯实了产业这个基础,才能促进农村各方面发展。

在湖北省政协月度专题协商会上,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与省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了一场圆桌“协商”,全省各级政协委员、基层群众代表与省政府副省长万勇带队的省直相关部门,就乡村产业振兴的31个问题坦诚交流,寻求良策。

夯实“压舱石”的作用

高标准基本农田是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民革湖北省委会在参与此次月度协商调研中,针对湖北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进行了调研。

“我们感到湖北省任务艰巨,2019年国家下达我省340万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超出我省规划近130万亩,资金缺口压力较大。”湖北省政协委员刘恩勇代表民革湖北省委会发言,建议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妥善处理好资金缺口、项目收尾验收、上图入库等遗留问题后再进行彻底移交;进一步加大资金保障力度,继续实施去年新增的稻谷补贴政策,维护主产区农民种粮积极性。

农产品加工业具有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也是带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引擎”。

4月下旬,在省政协副主席王红玲的带领下,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承担了专委会成立以来的首次课题调研,调研的主题即为“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村产业融合”。

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加工产业的关键和主力。如何培育龙头企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

王红玲在协商会上结合刚出台的《湖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推进实施,提出了加快推进中国农谷、中国有机谷、硒谷、虾谷、橘谷、药谷“六谷”和“十大千百亿产业链”建设目标,加大产业集群扶持力度,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骨干龙头企业的建议。

省政协常委朱训集代表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建议,打好品牌名片,整合本地农产品资源,推进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建立健全品牌运营管理机制,引导品牌企业、龙头企业提高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水平,开发好、利用好、保护好各地地理标志品牌。

破除“人地钱”瓶颈制约

长期以来,产业发展的人才、土地、资金等各种要素单向由农村流入城市,如何破解乡村发展面临的“人地钱”体制机制障碍,也是深化新一轮农村改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

湖北省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所长邹进泰,作为智库人才参加本次协商全过程。

关于“人”,他认为要优化三类人才的培养、配备和激励机制,打造“一懂两爱”“三农”工作队伍、壮大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培育“三乡”创业创新队伍。

关于“地”,他建议,学习湖北沙洋“按户连片耕种”、公安“土地股份合作社”等土地资源盘活模式,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制度,理顺并落实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制度,确保集体建设用地所获收益的集体所有属性。

关于“钱”,他建议,建立省融资担保基金,设立涉农金融产品的财政风险补偿基金,创新银行“审贷放贷”模式,增强金融服务农业企业的可持续性,进一步提高贷款需求响应速度和审批时效。

“乡村振兴需要高质量的经营主体为支撑。”作为智库人才参与协商的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冯中朝说,要通过大力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实现对全省所有村、组和主导产业“两个全覆盖”。

万勇十分肯定冯中朝的观点,他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工业市场主体发育很充分,相比之下,农业市场主体发展可能还处于起步阶段。基于这个考虑,省政府正在研究出台一系列培育农业市场主体的政策。农民、农户固然是农业的主体,但是仅靠千家万户农户自己参与全球农业市场竞争,很艰难,需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市场主体。所以我邀请像您一样在这方面有研究的政协委员,共同参与这项政策的规划和制定。”

时代呼唤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时代呼唤,以质量兴农、效率兴农,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有效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必然要求,更是应对激烈国际竞争,夯实“压舱石”的必然选择。

“千湖之省的湖北一直是渔业养殖大省,但是当前江河湖泊的禁养对我省优质渔产品的打击很大。那么,有没有在保护水的同时,又能把渔业做得更大的养殖方式呢?”省农业科学院首席科学家、省政协常委杨自文一发言就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

“湖北的水多水好,这是优势,我认为可以用工业化的思路进行取水标准化养殖,排放的废水可以跟其他种植结合起来,实现零排放,把现有池塘改建成池塘种养循环系统。有条件的种植大棚也可以发展鱼菜共生模式,通过解决养殖中的一些核心技术问题,组合应用微生物转化接口技术,实现养殖不换水、种植不施肥,大幅度减少种植的人工和生产资料投入,提高产品品质和附加值。希望尽快开展试验示范点推广。”杨自文建议。

万勇回应说:“杨自文常委的发言对我启发很大。水产工厂化养殖和鱼菜种养模式,养殖不换水,种植不施肥,既符合生态环保,也大幅度减少种养殖成本。我建议,由杨常委所在的省农科院和企业合作建立一个示范项目,试点好了再辐射带动当地农民推广。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市场主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农业科研机构更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这两个主体一个主力需要结合起来才能破解农村产业难题。”

“湖北是全国农业科技资源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要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学科与产业、研发与应用之间的关系,突破制约农业创新力的‘卡脖子’技术,着力推进“藏粮于技”和绿色优新品种培育及新技术新模式应用,支持建设优质特色产业示范样板,发挥好农业科技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支撑作用。”省政协委员熊光权建议。

《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即将出台。省政协委员段鹏表示,应针对湖北省乡村振兴规划提出的“六谷建设”和“十大千百亿产业链”,率先开展物联网示范应用,推动农业装备智能化,实现农业生产过程智能化、精确化。

编辑:张佳琪

01 02 03

关键词:乡村振兴 农业 湖北 协商 王红玲 万勇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