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加快科技创新关键是抓好落实

2019年06月23日 09:14 | 作者:吴昌德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参加过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组织的多次科技创新专题调研,笔者一个突出的感受是:这些年,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推进科技创新政策法规含金量很高,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推动力。很多地方贯彻落实抓得紧,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令人感到非常振奋。遗憾的是,在另外一些原本条件基础都不错的企业或地方,中央的政策法规落实还很不到位,仍旧是体制机制陈旧,创新研发投入少,产业结构升级慢。

究其原因,一是认识不到位。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抓科技创新的紧迫感危机感,没有把技术创新摆到应有的重要位置,在产业转型升级、科技研发投入等方面办法不多、决心不大。二是部门之间互相扯皮。一些主管部门之间的政策规定互相打架,各吹各的调,很难做到协调一致。如执行加计扣除政策,企业和科技部门积极性很高,财政、税务和国资委等部门就不希望扣除太多,往往很难形成共识。科研经费管理使用,教育、科技部门的文件给科研人员的自主决定权较大,审计、纪委、巡视来时一查到处都是问题。科技人员很多该做的事不敢去做,顾虑重重。三是体制机制改革不彻底。一些垄断性较强的大型企业,技术创新条件很好、优势资源很多,但体制机制没有与时俱进,基本上还是在计划分配的市场份额内安稳过日子,没有真正形成市场竞争机制,导致创新激励不够、动力不足、成果不多。四是工作作风不实。很多工作停留在开会讲话、发文件和媒体造势上,没有真正下功夫去抓好落实。调研座谈时,各单位汇报发言几乎都讲到制定下发了多少文件,出台了多少政策,很少讲遇到哪些难题,最后是怎么解决的。有的政策初衷很好,但对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和解决不力,结果事与愿违。如“杰青”“长江学者”等“帽子”向西部倾斜,结果西部的人才流失更快更多。以至于西部一些院校和科研院所领导说,“我们不要‘帽子’”。有了“帽子”后,等于给人才插上了翅膀,装上了火药,他跑得更快。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推进科技创新,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抓好中央各项政策法规的落实。

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认识不到位,行动不可能自觉。应当加大中央科技创新政策法规的学习宣传力度,强化科技创新意识,把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统一到中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部署要求上来。不仅要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还要注重抓好主管部门和企业、院校、科研院所等整个产学研用链条各方面人员的凝聚共识的工作。

健全体制机制。应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真正形成市场竞争机制,激发大型国企技术创新活力。对政府与企业、院校、科研院所在技术创新中的地位作用,应当做出更加清晰科学的界定,纠正政府不作为乱作为、搞“政绩工程”“拉郎配”等问题,确保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要建立健全抓科技创新工作的责任制,主要领导负总责,并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加强部门间的统筹协调,打破利益藩篱,杜绝推诿扯皮,增强政策合力。对发现的问题,要列出清单、明确责任、规定时限、挂账整改。

总结推广典型经验。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实践不断创造新经验。一些地方结合实际用好用足加计扣除等政策,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大,技术创新成果多,企业腾笼换鸟、转型升级见事早、效果好。笔者曾经到河北唐山一家民营企业调研,公司本着“十年磨一剑”的耐心,从普通高校毕业生中培养技术人才,长期投入巨资涵养200多人的技术研究院,终于成为自主研发能力较强的高科技民营企业。类似这样的典型经验很多,应当大力宣传推广。

加强科技创新督查激励。号召千遍,不如问责一次。现在,有些领域检查问责确实存在过多过滥的问题,必须纠治。但任何事情都需要做具体分析,这些年对科技创新政策落实的检查问责不是多了滥了,而是少了缺了。于是科技创新抓得好的没有激励,抓得不好的也没多大压力。建议参照脱贫攻坚和环保工作专项督查的做法,组织一次科技创新政策落实情况专门督查,严明赏罚,激励大家勇于创新、奋勇争先。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创新 科技 落实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