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澳大利亚女作家的中国情缘

2019年07月07日 14:47 | 作者:陶社兰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距悉尼100公里的蓝山,是澳大利亚艺术家喜欢聚居的地方,传记作家玛丽拉·诺斯(Marilla North)也是其中之一。近几年,她独自居住在一栋安静的房子里,潜心写作女作家迪姆芙娜·古沙克(Dymphna Cusack)的传记。在相关资料中,她发现,古沙克曾于上世纪50年代旅居中国。这让她感觉惊奇,也激发了她亲身去中国看一看的兴趣。

1954年,古沙克创作话剧《太平洋上的乐园》(Pacific Paradise),一举成名。该剧内容表现反对原子弹试验,20世纪50年代曾在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演出,引起轰动。因为这个剧本的影响,在参加1956年斯德哥尔摩世界和平大会后,古沙克和丈夫诺曼·弗利希尔(Norman Freehill)受邀访问中国。半年后,诺曼被外文出版社聘为专家。1956年至1958年,古沙克旅居中国期间,走访了北京、天津、江苏、上海、广东等地,得到中国各界人士的帮助。她采访了数百名各行各业的中国妇女,并根据采访内容,写成英语著作《Chinese Women Speak》,1958年由澳大利亚著名出版社出版,是第一部深入研究中国妇女的经典著作,自出版以来产生了很大影响。该书于1985年在英国再版。

在蓝山的一间中餐厅,玛丽拉和中新社记者聊着古沙克,如烟往事在她不紧不慢的讲述中,渐渐变得清晰。

旅居中国期间,古沙克学会了一些中文。她喜欢和当地人闲聊,了解他们的生活故事。有一次,她进城购物,在公交车站等车返回时,和她一起排队的有一个孕妇。孕妇得知古沙克心脏不好时马上伸出手,扶着古沙克,告诉排队等车的乘客说:“这个外国老太太心脏不好,需要照顾。”公交车到站后,孕妇又告诉了司机,乘务员赶忙下来扶古沙克上车,并让乘客给她让座。孕妇下车时,还叮嘱司机和乘务员照顾她。等到古沙克到站下车时,乘务员和司机都来帮忙搀扶她,并叫了一辆黄包车(人力车),叮嘱拉车人把这位外国老太太送回家。

说起这些,玛丽拉十分感慨,为中国人的热情、友善而感动。她曾经两次计划去中国,沿着古沙克的足迹,实地感受真实的中国,但都因故搁浅。这成了她的一个遗憾。

事实上,即使在澳大利亚,玛丽拉也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早年间,她住在悉尼“唐人街”附近,腰酸背痛时,她都会去找中医诊疗。针灸的神奇,让她叹服。

玛丽拉还讲到,古沙克当年在北京时,住在外文出版社公寓,与保姆刘凤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亲如一家。刘凤园没有读过书,新中国成立后通过上夜校认识一些字。古沙克支持她每周三晚去学校上课,完成了小学教育。1958年底回澳大利亚前,古沙克认真地对刘凤园说:“你现在有文化了,不能再给人家做保姆了。”两年后,古沙克和丈夫短暂访问中国,再一次见到刘凤园时,她已是一家工厂负责人,业余时间教街道的家庭妇女识字。这让他们非常高兴。

玛丽拉笔下的古沙克,就是这样一个栩栩如生的女作家形象。时光如梭,她为变革中的中国女性喝彩,也为新时代的中国女性叫好。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中国 古沙 沙克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