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要闻 要闻

脚下有泥

2019年07月08日 09:55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如果说,文学来源于生活;新闻则是生活本身。生活,尤其是生活中的细节,是最打动人心的。怎样让报道里的细节触动人心,从业20年的“老记者”路强说:“蹲点的‘蹲’字就是最好的秘诀。”

在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采访治沙英雄石光银时,英雄沾满尘土的样貌,让路强有一些好奇。随后,路强跟随石光银扎进了当年治沙的“主战场”——狼窝沙。在沙地上、树丛中,路强观察石光银的一举一动,听石光银讲述治沙故事。一天下来,疲惫的记者发现自己的脸上、衣服上、鞋子里甚至嘴里都是沙尘,顿时对沙尘蒙面的英雄充满敬意。

“必须踩进泥土里、走到采访对象身边去。只有这样才能发现细节、思考细节,才能写出有生命力的、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新闻报道。”路强说。

此时,远在吉林的记者高峰正坐在朝鲜族大姐李明淑家热乎乎的火炕上,跟她唠着家常。高峰从长春坐了6个多小时的汽车,到安图县城住了一宿,第二天又乘车两个多小时才到红旗村。十多天里,他采访了村里的老人、村干部、扶贫驻村工作队将近二十多人。高峰手机上的微信运动显示,他每天的步数都在15000以上。

同去采访的农民日报记者闫红玉开玩笑说,“在村里深蹲采访,大家和村民都结下了深厚友谊,高峰更是恋上了朝鲜族的火炕,不舍得离开”。正是这样的“浸入式”采访,这个青山明媚、民风淳朴的“中国朝鲜族第一村”怎样从穷乡僻壤的小山村,发展成民宿旅游的一面旗帜的历程,在80后记者高峰心里有了数。采访结束,李大姐家的三胞胎对这个经常帮他们辅导功课的高峰哥哥很是不舍……

范文杰是本报的“双料”记者,摄影文字一肩挑。他这次的采访装备包括一台笔记本电脑,一台尼康D810单反相机,3个镜头,1个三脚架,总重20多斤。长路无轻担,付出也必有收获。除了本报一版刊发的《脱贫攻坚的“西海固实践”》《“烂泥潭”的春天》两篇通讯,他还用一个整版的图片全真记录了脱胎换骨的西海固人。在他的镜头里,宁夏西海固扶贫车间流水线上女工马小燕的笑容里绽放出满足和欣喜;拜世明家满院子晾晒的“红军粉”成为一道独特风景;发“牛”财的村民喜世明和儿子开心地给牛棚添加着草料……

“这次蹲点采访既要记录访谈内容,还要寻找能反映西海固这片黄土地‘蝶变’的精彩瞬间。”范文杰说,“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

编辑:付振强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