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要闻 要闻

笔端有情

2019年07月08日 09:57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一箩筐道理不如讲好一个故事。作为中宣部组织的大型专题报道,此番不同于一般的成就报道,既要有70年壮丽的大背景,又要有平凡人奋斗的故事。

“漫天白花花的纸钱,飘落在黄土地上,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撕心裂肺地哭喊着‘焦书记’。那声音,天地为之颤动!”本报记者王有强说,去兰考蹲点采访前,电影《焦裕禄》中的这一幕在脑海中反复回放。到兰考第一站就是焦裕禄纪念馆。一边听着讲解员讲述焦书记的事迹,王有强一边含泪用手机发回一篇现场报道《把泪焦桐成雨》。政协委员翟继成的“巧媳妇工程”、科协主席陈国平的“一懂双爱”科技服务团、第一书记张静的“甜蜜事业”、“80后”村支书代玉建回乡“抱团取暖”故事……随着采访的深入,兰考人战天斗地奔小康的形象在记者心中逐渐鲜活起来。

在山东省临沂采访商城发展历程的记者张文敬,在采访之余意外发现了一个志愿者群体:富裕起来以后,他们不忘沂蒙精神,尽己所能为孤贫儿童的健康成长奉献爱心。一路采访下来,记者被孤贫儿童充满渴望的眼神刺痛着,被企业家徐军“天下无孤”的豪情感染着。当天,一篇生动感人的报道《沂蒙无孤》连夜写出。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张文敬依旧动情:“这些普普通通的沂蒙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沂蒙精神。”

福建龙岩长汀是个小岛,记者王惠兵却“跑”了大半个月。“长汀精神”在哪里?登上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穿过长汀水土治理传奇人物兰林金种下的一片片果树林、油茶林、药材林,当看到老兰的一刹那,震撼、惊讶、心疼……堵得记者喘不过气了——失去了双手和一只眼睛的老兰,正在用残存的双臂夹着锄头挖树坑。他用一双断臂与水土流失鏖战,让2000多亩的秃头荒山重新披上绿装。“老兰的身上,浓缩着‘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长汀精神。”王惠兵笔下的“老兰”在人民政协报社收获了无数“粉丝”。

前些天,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蹲过点的记者胡方玉,打电话给采访过的油坊店乡农家乐的老板,想订购一些茶叶,也帮着扩大销路。却被告知,现在销路好得很,剩的茶叶仅够自家喝了。“欢迎胡记者常来做客!”

“现在的金寨县,高铁、高速、县道,四通八达,加上电商平台,那么好的茶叶肯定大家都喜欢。”胡方玉感慨,虽然没买到可心的茶叶,但是比买到更高兴。因为,惦记着的乡亲们已经走上了脱贫致富“高速路”,金寨老区的未来,必将是一片艳阳。

编辑:付振强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