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强化创新驱动破解污水治理难题研讨会>观点集锦 观点集锦

中联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王仲平:分布式生态型建设 既是理念变革也是模式创新

2019年07月22日 09:00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厦门市的污水治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8年之前,厦门市整体的规划还是以大集中来布局。当时厦门共设置了八座大集中式的污水处理厂,总的处理规模近90万吨,当时的排放标准是较为落后的一级B的标准。大集中模式所需管网线比较长,泵站建设难度也非常大,造成污水无法及时收集,建完之后很可能形成“大马拉小车”的情况,这对厦门水环境的影响很大。

第二个阶段是2008年到2017年,针对第一个阶段的问题,提出 “以集中为主,分散为辅”的规划原则。在这八座集中污水处理厂的基础上,我们根据区域水环境的治理要求,建设了35座环境友好型分布式再生处理站,解决了污水就地处理的问题,同时也减少避免了长距离的传输管线和泵站建设难度,节省了大量泵站转输管线投资。厦门水环境在第二个阶段得到很大改善。

第三个阶段就是2018年至今。随着国家水十条、河长制的行动要求,提出“大分散与小区域集中”的创新突破模式,重新规划布置近50座分散式污水处理站。这种模式很好地满足了现在提质增效和城市河道生态补水的需求,实现了管网全覆盖和全部再生回用的目标,水环境质量得到大幅提升,水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分布式生态型埋地组合再生水处理站,是一个关键核心技术。它可以实现污水就近收集、就地处理、就近回用,颠覆了传统的污水治理模式。这种分布式组合处理站有五大特点。第一,零占地。处理站的选址不再新增建设用地,在生态绿地上就地实施,完成后恢复成绿地。第二,零排放。污水经过处理后完全就地回用。第三,零污染。分布式处理站采用生态化埋地的建设模式,采取除臭降噪措施,无噪音,无臭味,对周边的环境没有任何影响。第四,零转输。污水采用就地收集处理,不需要增设传输管线。第五,零距离。没有邻避效应,与周边环境实现零距离接触。

现在针对水环境治理,我们创建了分布式的生态性水环境综合治理模式,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源头截污,把污水从源头截污。二是分布处理,截留污水分布就地处理、就近补入水体。三是生态修复,对流域进行生态修复,重塑水环境生态功能;四是搞活水体,分布处理出水满足地表准四类水标准,就近补入水体,搞活水体。

厦门杏林湾流域总面积209平方公里,人口75万,建设用地面积47平方公里。最初规划考虑的是采用大集中的方式,该流域的污水通过原来传统大集中的模式,通过泵站和长距离转输管线进行集中处理。根据厦门的地形特点,跨海穿山的长距离转输,管网很难形成,传输管线难以打通,当时该区域内的污水没办法解决。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提出了分布式治理模式。将区域内的污水全部就地收集就地处理,总体规划近16座分布式处理站,规模在5000吨到2万吨之间,目前已经建成13座分布处理站,还有3座将在两年内建成,总规模将达15万吨。通过实施之后,整个污水的收集率可达到90%以上。同时,整个流域的治理投资也节省了近5个亿的长距离转输管网以及泵站的投入。在用地方面与传统模式相比的话,只有传统模式的1/10,大量节省了建设用地。

分享一个成功的案例。滨水西岸是一座2万吨的就是分布式处理站,这个处理站就是杏林湾流域的其中一座,收集的污水是附近城中村的雨污合流制的污水,和附近新建住宅的生活污水。通过这种模式把污水全部地收集就地处理,最终处理达到一个准四类水标准的出水,可以作为城市杂用水、城市的绿化道路浇洒以及公共冲厕,或作为生态补水回用。

在处理站边上是中航城的高档住宅小区,与处理站仅相隔了一条六米宽的道路。由于处理站是采用全地埋式的建设,构筑物全部埋在地下,地面上的几百平米的管理用房,跟周边整体环境是融为一体的。处理站的规模是2万吨,总用地面积3000平米,与传统模式相比节省了近百分之八九十的建设用地。

流域里的第二个处理站:核心区分布式污水站,规模11000吨。处理站旁边是一个五星级酒店,建筑外观是集美嘉庚风格,也是跟周边的环境融合在一起,整体环境协调优美。处理站也是采用全地埋式,地面是一个几百平的设备管理用房,总共建设占地两千多平。这个处理站收集的污水来自周边住宅以及酒店,还有办公写字楼的生活污水,以及周边截留的雨污合流污水,出水可达到地表准四类水标准进行回用。

这个流域里另一个分布式处理站,位于集美机械加工工业园区,处理规模两万吨。整个园区的工业废水以及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处理,建设形式也是地埋式生态型建设模式,对周边环境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接下来这个,是在流域里处理规模为50吨的美丽乡村污水处理项目,整个污水处理站的建设形式也是生态化的,地面上是一个小木屋,构筑物位于地下。通过处理后,出水达一级A标准排入河流。

五缘湾是厦门最大的湿地公园,环境优美。其中公园内五缘水乡酒店是国宾馆,对水环境要求非常高。在项目启动之前,这里最初有条几公里的排洪沟,周边城中村的生活污水和一些初期雨水都往沟里面排,造成排洪沟又脏又臭,沉积了大量的污水。不仅群众意见大,领导也要求“污水不见天”。针对这种状况,我们提出了一个综合治理方案。首先对排洪沟进行生态化改造。其次将排洪沟里的污水就地截流污水,污水经过就地建设的分布式污水处理站处理后达到地表准四类标准,最后的出水通过迷宫人工湿地进一步净化处理,降低出水的N、P指标,补入五缘湾公园景观水体中。同时,为了保证公园景观水体水质,与处理站合建一座10000吨的景观水体循环处理系统。整个综合整治方案包括四部分:排洪沟生态化改造、分布式污水处理站、人工湿地系统以及景观循环水处理。通过整体综合治理措施,解决原有排洪沟黑臭问题,同时实现水资源的再生回用。没有整治之前,为了保持五缘湾公园景观水体水质,通过借调湖边水库的水进行置换,目前采取污水就地再生处理后,处理后的出水作为生态补水,节省了靠湖边水库补水的费用。

中联环分布式生态型建设模式目前已成功复制推广到全国各地。深圳、苏州、北京密云、辽宁营口、宁夏中卫、河北邯郸、承德,河南的郑州、卫辉、平舆、南阳,以及安徽合肥、蒙城、定远,江西南昌、赣州,广西南宁和福建各地市等地,均有项目落地或正在推进中。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