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啥样的工作才算好?

——委员业界人士一起找答案

2019年07月23日 14:15 | 作者:崔吕萍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尽管从全球范围看,中国经济增速仍是“领头羊”,尽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说中国外部头寸已基本符合中期经济基本面,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不再依赖出口拉动,而转向内需驱动,立足国内,业界一个基本共识是,稳就业是所有经济工作之首。

彩C2019-07-23zx501_P_1_521_2042_1674_2483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737万人,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7%。“总的来看,就业形势比较平稳,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左右。”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表示,还有一些结构性矛盾需要关注,特别是今年毕业的大学生接近830万,就业压力还在增加。此外,一些传统行业在推进结构转型、去产能过程当中,可能也会带来一些结构性的就业压力。“中央对就业问题高度关注,出台了一系列稳定就业、促进就业的政策和措施,有条件保持就业形势的总体平稳。”

从“铁饭碗”到“金饭碗”,从“金饭碗”到“云饭碗”,一个时代的人自有其择业标准。不过无论是哪份工作,“端稳饭碗”才是最重要的。在产业转型、人工智能“搅局”的情况下,要稳住手中的饭碗,有些事值得说道说道。

“蓝领”“灰领”供需趋于平衡,提高劳动者技能是硬道理

“当前我国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发展,就业率稳定在合理区间,调查失业率在5%左右,但不同的岗位就业压力也不尽相同。从我之前调研一些企业的情况来看,‘蓝领’和‘灰领’劳动力供需基本上是平衡的。过去有一段时间是求大于供,但随着经济增速下行,‘蓝领’‘灰领’的供求关系趋于平衡了,他们的就业也是稳定的。”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即将参加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专题调研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这样说。

肖钢同时表示,当前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劳动者的技能,也就是做好人力资本的积累。“在这个方面我们还应加大力度,特别是对‘蓝领’和‘灰领’技能的培训,这也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进一步培育就业红利。一些有实力的大企业开办了劳动力技能培训的学校,我认为这很好,应当进一步鼓励社会资本投资这样的学校,以提升劳动者技能,使之更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肖钢表示,因为一些企业在吸纳劳动力方面作用举足轻重,所以稳就业很重要的是稳定上述企业的企业家预期,让他们对未来有信心,他们就会增加投资,不断拓展业务领域,从根本上保证就业。

“以创投资金服务新创企业,其实就是在鼓励就业!”

“随着经济的快速转型,就业市场也千变万化,传统制造业很多已进入‘红海’,竞争极其激烈,产能过剩意味着此中企业要经历减员增效的过程。而新业态的形式往往来源于新创企业,以创投资金服务新创企业,其实就是在鼓励就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全国政协委员、北京谛恒投资集团董事长曾钫这样表示。据他介绍,芬兰近年来新增就业岗位中超一半来自成立于两年以内的新创企业。

在曾钫看来,创业过程中分为就业型创业和创新型创业。创新型创业,创投资金可以帮上忙:“创投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尤其是推动创新型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创新型经济发展大都发生在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在初创期特别需要支持,创业投资可以在创新型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扮演独特的融资服务功能,同时担任创业导师的角色,帮助企业成长。”

当然,在快的同时,问题也是存在的。“比如创业投资在中国还是一个比较新兴的领域,虽然发展得很快,但是区域发展很不平衡;我国创投基金尚处于粗放发展阶段,专业化和规范运作水平仍有待提高,各类法规对创投基金和创投策略的内涵与外延还需要进一步厘清;大量创投基金都主要集中在企业发展融资的后部阶段,而作为创新活力所在的创业早期缺少资金支持。”对此曾钫建议,应支持中西部创投产业发展,在人才培养、税收减免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

对有关就业型创业,曾钫认为,应从国家层面给予精准政策扶持:“比如新型城镇化,中小城市生活方式要与大城市看齐,就业型创业也可以下沉至三四线城市。”

业界:

AI不是无所不能!

“从短期来看,在部分单一工作领域人工智能(AI)出现了替代。但广义上来说,人工智能是很难取代人工的,因为目前的技术,特别是广义人工智能还不够成熟。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单一领域或工作的AI产品准确性、实时性不够高,如软件上物体识别、分类,硬件上控制、感知的精度等等;其次,目前的人工智能自我学习能力还不够,特别是迁移性较差;再次,人工智能目前还无法胜任需要情感交流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工作。这些因素使得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人工智能无法取代人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国泰创投集团投资总监吴驿平这样说。

他同时认为,长期来看,如果当前种种技术瓶颈得以解决,一些人的工作的确是会被取代,这也是许多人所担忧的问题,但目前来看,人们不必过于担心,因为科技的发展是连续性的,不会一蹴而就。“前几次工业革命都出现了老的工作中人工被机器取代的情形,但同时也会有新的工作岗位,就像发动机取代了人力车夫,但汽车也创造了司机等岗位一样。在AI发展的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工作被逐步替代,但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工作被逐步创造出来。

那么,在人工智能时代,什么样的人才能与机器人“和平共处”?

“我认为有三类人比较合适。第一类是AI技术类人才,他们创造了各种AI算法,最理解AI工作的原理,没有他们,与机器合作的种种问题就难以解决;第二类是工程类人才,他们使AI算法得以工程化实现,最理解机器的各种互动方式以及硬件水平;第三类是传统行业的人才,因为这些人更知道行业发展的痛点在哪里。”吴驿平这样说。

建筑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广联达新建造研究院副院长、施工业务专家冯俊国看来,之所以这几年建筑圈也在研究智慧工地的事,是因为它一方面可以提升安全性,比如在基坑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测基坑形变,比人力监测更加精准,随时掌握变化情况,专业人员可以通过实时数据来准确研判;另一个方面就是采集现场的各类作业数据,通过数据支撑管理者对项目进行高效管理。

“智慧工地的主要目标是让项目成功,就像今天的制造业可能流水线的工人少了,但是会创造别的岗位出来。总的来说,AI现阶段还是处于辅助人的阶段,工程项目的复杂性,对AI的应用要求较高,项目现场的特点也对边缘计算能力等有更多的需求,还需要一定的专家知识系统的建设,不断地进行机器学习,提升AI对复杂场景的处理能力,才会对项目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与人形成新的协作模式。”吴驿平表示。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工作 企业 ai 创业 国际货币 基金组织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投资建议。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