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图说新闻 图说新闻

贫困生眼里的陈伯伯

2019年07月25日 14:00 | 来源:中国扶贫网
分享到: 

bnm

陈勇国身为校长,却一直坚守着三尺讲台,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他在贫困生、留守学生和残障学生口中有个亲昵的称呼:陈伯伯。

赤石乡巩桥村村民谷远强的女儿患有唐氏综合症,陈勇国担起送教上门的任务,一干三年多,最让人感动的是,说话都很吃力的小女孩,说的最好的两个字竟是方言“伯伯”。谷远强说,这是陈校长经常一进门就跟女儿开玩笑说叫伯伯,没想到时间久了,叫的真的好。功夫不负有心人,宜章县第七中学遵循家庭自愿、定期入户、一人一案、免费教育的原则,针对残障无法随班就读的学生实行老师送教上门,每个服务对象每周送教上门1次,每次3课时,每学年不少于120课时,确保重度残障学生在家中也能接受教育。

控辍保学是义务教育阶段最头疼的事,却是教育扶贫最重头、脱贫“三保障”之一。宜章县第七中学地处偏僻贫困乡村,每个学期开学总有不少学生迟迟不来报到。陈勇国综合施策,建立实施双线控辍和三签字两盖章控辍保学机制,即乡党委政府、村支两委和学校、教师,乡长、村主任、校长签字,乡党委、村委必须盖章,建立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校学生档案,推行“动态归零督查制”,织牢学生入学网底。2018年秋季开学,得知一名学生未按时报到,经多方了解属因贫辍学,陈勇国利用周末时间驱车近两百公里到广东韶关劝学,学生家长得知来访的是校长,心感愧疚并当即表示再穷再苦不能让孩子辍学。新华学校有个叫杨秀娇的孩子,是他结对帮扶的贫困学生之一,女孩子因为家庭贫困,家里有四个孩子,弟弟三岁得了”肾筋膜囊病”,一直要住院吃药,由于种种原因,杨秀娇一家处于贫困线上。父母不堪重负萌生了让孩子辍学的想法。但是杨秀娇却十分喜欢读书,陈勇国得知她家庭的情况后,多次到她家走访,申请政策、各种资助,杨秀娇终于如愿以偿重返校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谷志凡、赵伟、李丹萍、周春晓、陈瑶伟——都是陈勇国亲自登门劝返的学生。2018年秋,郴州市一爱心励志机构到学校做亲子活动,陈勇国当上了李丹萍的家长,动情处,李丹萍微笑的脸庞流着感动的泪水,亲切地称陈勇国为陈伯伯。陈勇国视帮助困难家庭度过难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重返校园为己任,近四年来,他资助了37名贫困生3.5万元,却从来没有提过。他倡议成立了赤石片助学联谊会和郴州市助学协会,联系了起亚汽车公司等爱心企业和宜章县教育基金会,先后组织开展了多项支教助学活动,投入资金和物资共计66.18万元,资助学生1562余人次。带领学校全方面筹集资金12.6万元,用于慰问贫困户,资助贫困生,改善联系村村委办公条件。

扶贫必须与扶智扶志结合起来。陈勇国认为,思想贫困比经济贫困更可怕。该校有近三分之一的留守学生,陈勇国一直把他们放在心上,就像父亲一样给予孩子们无私的爱。他一手创建“留守儿童乐园”,联系电信等企业免费建起“可视视频电话亭”,共1698人次与家长通话,交流亲情、沟通思想、汇报学习状况,并教给孩子们关心家长、热爱亲人、感恩社会的思想情怀。为让留守学生在学校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陈勇国组织开展“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教师和每一名学生结对挂钩,定时给予学生以学业辅导、心理疏导、就业引导,帮助学生“学有所成”。除此之外,陈勇国善于挖掘校友资源,开辟“步云讲堂”,邀请优秀校友回母校开展励志讲座,帮助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家住赤石乡平光村4组的黄淑琪,就读于宜章七中195班,有点小姐脾气,经常与同学发生矛盾,大哭大闹,自从听了该校优秀校友、南方周末报知名记者谷正中回母校讲的《不一样的青春》后,性格大变,还在作文里写道:改变自我,拒绝哭闹。曾经有些自暴自弃的贫困学生谷丽娜,成绩一路下滑,染黄发,穿着时尚的破洞牛仔裤,一副十足的女汉子形象。陈勇国多次家访了解情况后,在生活上关爱她,还通过多方努力找到了身为振兴房地产老总的校友欧峰与她进行帮扶,每期给她3000元生活费用,每月一次电话谈心,时间成了最好的注脚,今年中考她有幸进入了全县前120名,被宜章一中录取。

【编辑点评:“伯伯”是陈勇国校长的最佳称呼,胜过校长一万倍。】

关键词:贫困生眼里的陈伯伯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