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玉石巧雕传颂“大国工匠”精神

2019年07月25日 15:39 | 来源:收藏快报
分享到: 

近日,由金华市博物馆和杭州博物馆联合主办的“玉影交融——杭州·金华元明清玉器联展”,亮相金华市博物馆诗书传家展厅,展出元明清时期各类玉器珍品234件(套),为观众提供了一场难得的玉文化盛宴。

中国的玉器有着7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人们赋予了玉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将其人格化、等级化、礼仪化、风俗化,使玉器成为国家礼化功用的体现,身份地位财富的象征,迎福纳祥、祛灾除邪的标志。浙江东南部地区的玉器在样式和纹样选取上,受到民俗化的玉文化观念的影响,常出现小件巧雕之作,带有民间化的人物故事、动植物纹样、吉语等图案符号之玉器广为流行。此次展览取杭州博物馆和金华市博物馆所藏玉石类文物,通过“好雅之风——文玩用玉”和“怀瑾之缘——佩饰用玉”两个单元,展现古代玉器工艺技艺和玉文化的繁荣,展现大国工匠们的艺术造诣。

其中“好雅之风——文玩用玉”单元,展出文玩玉器有60余件,包括玉香炉、玉墨床、玉鼻烟壶、玉印以及文房摆设玉器。明清时期,上至皇帝大臣,下至民间读书人都会在书桌案头常备文玩玉器以供使用或陈设,纹饰图案上既有仿前代青铜器的乳钉纹、饕餮纹等复古纹案。如展出的清兽面纹白玉觚,就是一件文房佳器。其口径3.6、高10.9厘米,青白色玉料,上端略呈粉红色。敞口,腹内收,下足外撇,圈足,器分三节,上节有四组垂直的四节出戟,出戟表面阴刻对角斜线纹,每两组出戟间阴刻变形蕉叶纹和兽面纹,中间节有四组垂直的两节出戟,出戟表面阴刻对角斜线纹,每两组出戟间阴刻变形兽面纹,下节有四组垂直的两节出戟,出戟表面阴刻对角斜线纹,每两组出戟间阴刻变形龙纹。觚原为商周时期青铜饮酒器,也作为代表身份地位的礼器使用,后世常做觚形的仿古器,如在南宋官窑瓷器中就有许多瓷质觚形器,这件仿青铜觚形器则是用玉料制作,器型虽小,但造型端庄。

江南多出文人,许多传世古玉器具有独特江南读书人的玉文化理念。在“文玩用玉”单元中,有不少雕刻寓意高尚的四君子纹样以体现个人的品位和意境;也有选用文人喜爱的故事内容以表达在有限书房空间内无限的遐想和抱负的。如展出的一件清鹅形玛瑙摆件,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该摆件长7.2、宽3.4、高4.8厘米,由整块透明的黄褐色玛瑙料雕琢成鹅的造型,玛瑙本身带有的深褐色细线纹贯穿鹅身。鹅圆眼,屈腿卧坐,呈回首状,尾部上翘。鹅身两侧雕刻三层翎纹,刻划细密,似表现一只翅膀收起、正在休憩的鹅的形象。东晋名士王羲之爱鹅,用书法换鹅的故事一直为世人所乐道,同时其在书法和文学上的造诣,以及其广闻博取的书法学习态度和对于生死的旷达理解皆是读书人向往达到的境界。文人对王羲之的崇拜和敬仰也会通过对鹅的喜好来表达。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玉器除了能规范行为礼仪之外,更是因其坚硬耐久、纯洁温润的特质被人们常佩于身,男女老少皆佩玉,或为祈福长久、或为驱邪避灾。明清时期也是佩饰用玉发展的一大高峰,随着服饰和季节变化搭配不同的玉饰品,如玉珠串、玉带饰、玉腰牌、玉手镯、玉扳指、玉簪、玉梳、玉耳坠等广泛传世,尤其在女性的头饰上,美玉更能衬托出女子的玉容。本次展览“怀瑾之缘——佩饰类玉器”单元,就呈现了为数不少的馆藏级珍品佩玉。展品中诸如明代镂雕万蝠花卉纹玉佩、明代浮雕佛家四宝青玉如意吉子、清代翠如意簪、清凤首透雕螭纹玉带钩等一系列玉器佳作,在面积有限的玉石上,玉工们极尽雕工之细巧,展示其绝妙的构思和精致的工艺,刻划工艺纤细之极,内容别有洞天,令人流连忘返,过目难忘。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到8月25日。


编辑:杨岚

关键词:玉器 出戟 玉石 巧雕 阴刻

更多

更多